十堰市白事习俗 湖北十堰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丧葬

年过花甲的老者死去,为“过辈”、“正寝”。因忌讳“死”的字眼,只有说“老了”。与结婚的“红喜事”相对,称为“白喜事”或“白事”。当地风俗均用土葬,棺材(尸体装其内)重七八百斤,埋于山间野外,用16人抬棺,众多人推拉,非一家之能为,故有“人死大家埋,谁家门上也没挂无事牌”之说。人死了分在什么地方“落气”,在家里死的按家里的规矩办,在野外死的就显得名声不好,不够体面,其丧事办得无款无式。

十堰市白事习俗 湖北十堰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丧葬(1)

网络配图

死者在刚“落气”时,全家大哭一阵,赶忙烧三斤六两“倒头纸”(传说这是死者的本钱),死者不能久放在床上,以免背债过重,必须很快移至堂屋,分男左女右,放于铺了死者被褥的竹箔上。再为死者净身、理发(象征性的梳理数下,若是男子死了,还须在头上剃头三刀)和穿衣服后,

十堰市白事习俗 湖北十堰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丧葬(2)

装入棺材,在亡者头部放垫背钱6个,足部放钱7个,手脖穿打狗饼7个,口含铜钱1枚,然后盖棺,用约1寸厚的火纸垫住棺盖的四角。棺前立灵牌、摆祭菜、点油灯、化纸钱。将“门神爷”的脸用火纸蒙住,以便让死者之亡灵在家享祭数日。然后将死者的床席草抱至野外焚烧,以示邻里知晓,富户人家就可以去请道士念经,超度亡灵。

十堰市白事习俗 湖北十堰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丧葬(3)

网络图片

人死一般在第三日,也有七天入土安葬,即入土为安。

老者亡故,晚辈被称为孝子,孝子们为顺利安葬老人,就得把家门和亲戚一一请到,孝子们要戴孝帽穿孝衣跪揖相迎。家门和亲戚奔丧,可拿花圈、被面、粮食、火纸、供品、烟、酒、钱财作礼。凡家门、亲戚、朋友、邻里前来服孝,丧者家除招待生活之外,还要按辈分高低发孝布、黑纱。凡丧家邀请别人前来帮忙,即使是晚辈,孝子均得施以跪礼,意在使孝子多敬孝心。孝子于丧事期间,要含悲服丧,要招待应酬客人,心无多用,办理丧事得请人代为主持,代为管理帐目。

十堰市白事习俗 湖北十堰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丧葬(4)

网络图片

孝家请来为亡者“打井”之人,首先得具备儿周女全的条件,其次要懂得规格尺寸,打井时要定“向橛”,讲究“阳对尖山阴对洼”。任务是当日完成。中午,孝家送饭菜到“井”前来吃,特意不送筷子,打井人自己折树枝做筷子用。进餐时,菜盆子中间放的一块整豆腐不能食用,留待孝家带上返回。

十堰市白事习俗 湖北十堰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丧葬(5)

网络图片

亡者穿的新衣叫做“老衣”,规矩是上身穿七件,下身穿八件;腰带要用线做,一岁一根线;亡者要铺金盖银(下铺黄布,上盖白布)。掩殓时,取出死者的打狗饼扔出门外,再将用倒头纸的灰烬作芯的枕头垫于头下,空隙之处全用包好的小灰包塞卡,灰包数量按亡者年龄数。亡者穿的鞋黄面软底,上贴“白鹤”,好让亡人渡过奈何桥。掩殓时,孝子们及亲邻一一上前过目致哀;用抓钉固定棺材时,每锤打一声,孝子们必喊“爹(或妈)莫怕呀!”

十堰市白事习俗 湖北十堰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丧葬(6)

网络图片

亡人掩殓后,孝家要遣使女婿们在锣鼓伴奏下前往坟地举行“暖井”仪式,其中包括送亮、点旺火、烧纸、抛洒公鸡血。接下来就举行“打待尸”的仪式,歌手们边打锣鼓,边唱挽歌,围着棺材转一夜。至明,孝子们一路哭声,随着抬棺的人众,将亡者送入坟地安葬。路途中,由长子“摔老盆”,“挡棺”,意思是让抬棺人不要走得太快别惊了亡者的尸体。

十堰市白事习俗 湖北十堰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丧葬(7)

网络图片

有钱人家为悼念亡人,特请道士来家设坛念经,超度亡灵,名曰“做道场”,或称“做斋”。少则一个晚上,多则三、五天,最多的可做七七四十九天。没条件的人家讲究烧三天旺火,往后就分头期、二期……上坟烧纸,点灯,上供品。第七期为尽期。再往后是百日、头周年、二周年、三年满,其中逢年过节一切祭祀活动正常进行。

十堰市白事习俗 湖北十堰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丧葬(8)

网络图片

建国后,国家提倡火葬,干部职工、城镇居民率先带头响应,葬礼由繁而简,趋向文明化,“烧草”、“看地”、“做道场”之旧习日渐减少;以黑纱代孝服,以遗像代“灵牌”,以奏哀乐代“打待尸”,以鞠躬肃立代跪拜叩首,以开追悼会寄托哀思,新式丧仪逐步推而广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