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出名的旅游博主(我才是史上第一旅游博主)

人说旅行有三层境界。

一是观天地,看不同风景;

二是遇众生,结交各界朋友;

三是见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在这三层境界之上,李白似乎又开辟了新的空间。

1

古代诗人,几乎没有不写山水的。

虽然这个题材不是李白首创,但他提笔之后,山水诗便开始出神入化。

为什么他那么牛?

因为李白跟其他人都不一样,他不太注重山水的细节,却独攻山水的气势。

此谓“抓大放小”。

在四川,他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

在三峡,他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谷绝响;

游江浙,他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长河画影;

在庐山,他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长卷;

在山东,他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神来之笔;

在华山,他有“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

所有对自由,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都被李白化入山水诗中。

也就是说,他写山水气势,最终还是为了得瑟。

以山水万物,衬托自己的傲岸不群。

大自然即使绵延万里,也有尽头。

而当它与人的经历和精神相结合,它就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可以永垂不朽。

2

李白的一辈子,一直在路上。

最初,就像远行的僧侣一样,李白跟着父亲从碎叶城取道新疆、陕西,一路向南,他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广袤。

最后,前方的大山大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于是,四川成了他的故乡。

长到10多岁,他开始热衷省内游,走遍四川成都、内江、宜宾、广元等地市。

后来,旅游半径扩大了。

史料统计,李白一生到过全国206个州县,登过80多座名山,60多条江河。

总面积,几乎超过了国土的一半。

就像他小时候在日记里写的,他要走遍天下路,看遍天下书。

他做到了。

yyds。

年轻时,他的旅程很快乐,别人看到的,是一个无忧行者。

等到成年,他很容易陷入焦虑。

本来他40多岁的时候,有机会获得长安居留权。

当时,在朋友的介绍下,李白奉诏入京。

没想到,国家给他的任务是,天天呆在皇帝不远的地方,等着写马屁诗。

最初他还挺高兴,屁颠屁颠地跟着。

不久,他狂傲的个性和超群的才华,引来很多人的嫉妒和偏见。

这两种可怕的情绪,像瘟疫一样随时可能爆发,将他撕得粉碎。

拒绝同流合污的他,被压得他有些透不过气来,他想离开,刚好玄宗愿意“赐金放还”。

可能玄宗有点爱才(或者确实是太富了),这笔退休费还挺多。

李白再次开启全国漫游模式。

可以说,他的诗是用笔写出来的,更是用脚写出来的。

他以豪迈胸怀、奔放激情,将大好河山描摹得淋漓尽致。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而山水也没有辜负他,给了他无尽的灵感和激情。

他喜欢用“兴”,即摧生之意,相关词汇有“余兴”“逸兴”“清兴”“佳兴”等。

也就是说,即使他不主动思考,山水景物也会摧他前行,为他铺开纸墨,令他如醉如狂。

3

24岁,李白首次出川。

他左手拿钱,右手拿剑,肚子里还有才华,怎一个爽字了得。

沿着长江一路东行,他每逢山水便作诗,留下《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一系列名篇。

这段时间的作品,自然随意,充满清新气息。

我们都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绝不矫柔造作。

这些名诗,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很难说哪一首比另一首更好。

(卡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写于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当时李白出游金陵,在途中初游庐山。

当时的李白有些踌躇满志,一呼一吸,觉得空气都是甜的。

庐山的景色本就惊艳,与李白的高昂情绪碰撞,没有一首惊世之作是有些说不通的。

《望庐山瀑布》杂糅大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情绪,由瀑布联想到银河,模糊了天地的界限。

的确绝绝子。

惊人想象,是这首诗的过人之处。

300多年后,另一位文学家苏东坡积极为这首诗打call,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我想东坡先生的内心是服气的(当时很多人认为,东坡先生本人就是大宋文坛的诗仙)。

同达表达欲旺盛的苏东坡,来到庐山,也只有搁笔不言了——就像当年的李白站在黄鹤楼前,无法超越另一位诗人崔颢的神来之笔。

如何在短短一首诗里,同时植入几个地方的旅游软广?李白也做出了表率。这首诗叫《峨眉山月歌》,只有28个字,有四个地名,还一点都不违和。

(卡片: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其实是李白于725年离开四川时写的流水账。

如果我们来写,可能会说,俺前天从峨眉山出发,昨天到了平羌,今天在三峡,明天到渝州。

就像一碗白开水一样,毫无味道,俗不可耐。

李白的语言虽然很浅,但他用清新的笔墨描写月亮、大江、小溪,点染出明月照耀下的朦胧山水,营造了一种优美的意境。

在突然变幻的迷失中,思念和离愁同时向他袭来,而他将体内的种种小情绪,一点点发配在旅途中。

毫无阻滞,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再给大家介绍下面这首。

(卡片: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全诗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四个动词——“开”“回”“出”“来”。

楚江像开天利斧一样,从中间劈开了雄壮的天门山。左右山峰挺立,楚江碧水乱流两山之间,在此盘旋。

大家知道,在写文章的时间,能快速吸引人的,就是动词。

此景之美丽之雄壮,只有诗仙挥动如橼大笔,才能将景色强行刻到大家的内心深处。

世间有些景致,也许别人会堆砌词藻,写出它的美丽,却很容易遗失它的雄壮。

李白的《望天门山》,不仅让人感到大自然的动感,还充分感受到山水的豪迈辽阔。

这文笔,“惊风雨而泣鬼神”,尘世间无人能敌。

抓人眼球,令这首诗难以忽视。

最出名的旅游博主(我才是史上第一旅游博主)(1)

4

诗仙的创作欲望,在这个时期有些无穷无尽。

他还写过两首非常知名的小诗。

(卡片: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可能是目前最知名的唐诗之一。

因为一个中国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要会背诵它。

李白是在扬州一家宾馆写下这首诗的,时间大致在公元726年九月十五日。

当时他离开四川老家两年,也开始想家了。

很多人说,李白的诗里很少提到自己的家乡、家庭。

再看看,另一位大诗人杜甫给家人写了多少诗词?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静夜思》就是绝佳的例证。

诗仙白天忙于推杯换盏,写诗吹牛,只有到了晚上一个人的时候,才有时间照拂内心,想念家乡。

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还有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终将逝去的青春与往事……

一轮明月之下,寥寥20个字里,思乡之情被李白写绝了。

他在大声喊出,青莲乡,我想你!

此诗中有两个字用得最好。一是“疑”,我们似乎看到李白睡眼朦胧的样子。

在这种恍惚的状态下,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浓霜,是很正常的。

另一个字是“霜”,让人读之,顿生一阵寒意。

故乡意味着什么,当然是温暖;而在异乡,冰冷孤寂是常事。

说这是史上最好的乡愁诗,估计没人会反对。

而且据说这首诗已经走向世界,很多外国人都会摇头晃脑地背诵。

虽然大家语言不同,但人类想家的心情,是一样一样的。

……

连借宿在寺庙里,李白都可以夸张地将天上人间联系在一起。

(卡片: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首诗,李白24岁的时候写于湖北黄梅,具体是位于蔡山峰顶的江心寺。

诗仙住在小寺院里,静谧的环境让他从喧嚣的尘世里解脱出来,思绪像疯长的藤蔓一样,四通八达。

虽然李白是个喜欢热闹的人,但在这一刻,他感悟到了。

自由与安静,原来如此美好。

哪怕付出的代价,是排以排遣的孤苦和寂寞。

5

乾元二年(公元759)春天,经历过“辉煌”,同时也被现实按在地上反复摩擦的李白,又写出了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

这是他自己,也是唐诗江湖的一个高潮。

诵读此诗,很容易有种错觉——这是诗仙在20多岁刚离开四川时所作,而当时他已经年近六旬。

(卡片: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0多岁入宫,两年后又赐金放还,李白几经沉浮,心灰意冷。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他本来在庐山修道,同时躲避战乱。

当时永王慕其大名,三修书信,邀请李白加入他的创业团队。

诗仙再次动心了,他想抓住这最后的机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可是他不知道,这个机会其实是陷阱,自己正卷入一个巨大的暗流。

掀起帝国最高权力之争的,是唐玄宗与他的两个儿子,李亨和李璘。

而他跟随的永王李璘,确实太不经打,才几个月就被平叛。

永王帐下的幕僚,全都被杀。因为李白有自首情节,免于一死,仍然下了大狱。

后来他被流放夜郎,刚走到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因关中大旱,朝廷特赦天下。

怀着极度欣喜的心情,已经59岁的李白,如释重负地写下这首作品。

诵读此诗,感觉李白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

虽然早就身衰力竭,但李白的赤子之心,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就是效仿先贤,为国家黎民而战。

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可能遭遇痛苦和波折,但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如果套用一位外国作家的话,应该是这句——

“在生活中,我可以被打倒,但不会被打败”。

李白发出一个朋友圈,背景是美丽的三峡风光

图说:从此,只关心粮食和蔬菜

点赞的有:宋若思、宋之悌、高适、杜甫、唐玄宗、唐肃宗李亨、郭子仪、司马承祯、崔涣、王昌龄、宗氏、校书郎李云、裴旻、公孙大娘、张旭、李龟年、颜真卿、怀素大和尚、宗璟

高适:受伤了就去养伤

宗璟:姐夫一路顺风!

唐玄宗:李爱卿这是在哪?天下有点乱,朕在你的家乡四川

唐肃宗李亨回复唐玄宗:友情提醒,现在能自称“朕”的只有本人……

唐玄宗回复李亨:你这个坑爹的家伙,坑到家了

李白:@唐玄宗 @李亨 怕了你们了,能不能不要在我的朋友圈吵架?

郭子仪:恩公还记得我吗?

李白回复郭子仪:你是?

高适回复李白:这位是郭元帅,他的头衔很多,全念完怕你肺活量不够

郭子仪:20多年前你曾救过我啊,那个穿白袍的小年轻

李白回复郭子仪:哦……

宗氏:没事了就快点回家!!!

李白回复宗氏:好的,老婆!!!

6

李白生命的最后十年,曾经七次赶到安徽宣城。

最后一次,是公元761年。

当时,诗仙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但他仍以颤抖的手,写下一首短诗。

(卡片: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意思是,群鸟高飞,一下子就无影无踪,几朵孤云也独自飘散,好像他们都很讨厌我。估计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永远看不满足的,就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孤独啊孤独,无奈啊无奈,惆怅啊惆怅。

东晋诗人陶渊明曾在《咏贫士诗》写道,“孤云独无依”。

陶诗人是李白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化用“孤云”二字,也是对老师的一种致敬。

好像只是在写眼前之景,其实在写万古的孤独。

其实,孤独没有什么不好的。

很多时候,只有孤独者才能进行有价值的创造。

以诗人为例,屈原被贬作离骚,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都是孤独状态下的杰作。

在《独坐敬亭山》里,李白好像在说,既然大家都不理我,我就只好与眼前的大山相依为命了。

每次读及此诗,都仿佛看到一个蹒跚老者,吃力爬山的背影。

这一辈子,时而出世救天下,时而隐居念苍生。

现在,所有的热闹和潇洒,冷落和屈辱,都成为过去。

宠辱往事,芸芸众生,不要再提。

现在就让我回归大自然,领悟生命的本质。

因为这首诗,安徽敬亭山成了天下文人雅士的最爱。

不需要理由。

就凭它曾经温暖过诗仙,就已足够。

外国诗人席勒说,“自然风景,是燃烧和温暖诗人灵魂的唯一的火焰”。

只是,高傲狂放了一辈子,李白晚年的这种内敛,真的让人想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