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淳一经典名言(渡边淳一爱情与自由)
渡边淳一被人们称为"情爱文学大师",自然是因为他的作品多是涉及到"爱情和婚姻",特别是关于"婚外情"的主题每每引发争议,毁誉参半。 他一生著述颇多,但说起来,却涉及的都是世俗大众的问题,男女情爱是他文字中的常客。
他以独特的视角剖析日本现代都市人的情感纠葛和困顿,宣扬自己理想、自由的人生理念,在日本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失乐园》的主人公们为了极致的爱情和自由双双赴死,处处渗透着日本古典文化中的"物哀"之美,被日本文坛誉为"震撼心灵的划时代杰作"。
渡边笔下的激情色,称为人的情感的转变和犯规。也是对抗平庸、凸显自我的一种反击方式,是一种自我生命活力拯救的挣扎手段。然而,也有人认为他是总是毫无遮拦地描写婚外情以及有色场面,这也罢了,但他似乎总是在说,人到中年就一定会出现情感危机似的,是不理性、没道理的,也是起负面影响的。
且不论众多读者的争论如何甚嚣尘上,爱情和婚姻是千百年来,人类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与此密切相关的婚外情和婚外性行为也是人们津津乐道却又讳莫如深的事情。如果说爱情是自由的,那么婚姻无疑算是一种束缚,背离婚姻寻找爱情就是所谓的婚外情了。
对于人类这种在自由和束缚之间的不停地游走的原因,很多学说应运而生,有生理说,有心理说,莫衷一是。而渡边淳一认为,现实生活中,"恋爱是一种非日常性的现象,而结婚是彼此显示真我的日常性本原现象。"如果相爱的两个人共同加入到由国家法律保护的婚姻制度中,日夜相对,朝夕相处,恋爱时的热情奔放的情感就很容易消失。
所以,渡边淳一以他独特的理解,将对美好、纯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对婚姻和家庭那种欲挣脱却又无法挣脱的矛盾心理在他的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总是爱情与自由、短暂与永恒的博弈,各种情感碰撞,迸发出极致的美丽。
1. 爱情与婚姻的对立,自由与束缚的博弈
古人云:"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食色本是人类的本来欲望,婚姻则将人的欲望抑制住,外加社会道德的牵制,个人往往是被禁锢在社会框架之中无从逃脱的。
巴法利尼克斯说,"婚姻是一本书,书的第一章是美丽的诗歌,而其余的都是平淡的散文。"于是有的人为了反抗平庸乏味的生活,就背离了日渐平淡的婚姻,去外面寻找爱情。这是本性与理性的对立,是情与理的对抗,是自由与束缚的博弈。如何选择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对此,渡边淳一做了深刻的思考,并将这种思索融入到作品中去。他书写了大量涉及到爱情、婚姻以及婚外情的"男女之爱"的小说,并乐此不疲。在渡边淳一看来,"现今的人们以牺牲性爱为代价,换取到夫妻这种形式"。他认为,性爱是体现个人自由的重要方面,而在无爱的家庭中,性是不自由的,人更是不自由的。
渡边淳一弃医从文,将从生理上剖析人转到了从精神上研究人,"用感性描写那些人们从常理上无法说清楚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他想找寻的爱情与自由。
在接受日本《中文导报》采访时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描写这些男女之间的爱的深沉、爱的沉重、爱的美好、爱的可怕,在终极追究这些问题的实质。"所以,他"要写的就是人内心的本能"。
但是,他发现,有时候爱情不是人简单得想要就能要,相爱就能在一起的,爱情要受很多现实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已经进入婚姻的人。爱情与婚姻、情欲与理性常常复杂的缠绕在一起,人性自由与社会伦理道德有时候是相冲突的、不可调和的。
比如,《爱如是》中,为人夫、为人父的风野沉迷在与衿子的恋爱中,却仍然放不下自己的妻子与孩子,在家庭与情人之间摇摆。全文贯穿着作者对婚外情这一"不伦"之恋的思考:男主人公面对着家庭与爱情的两难状况,一方面是感情已经平淡却有着责任的家人,另一方面是燃烧着熊熊烈火的爱情。如何选择?是听凭内心的意愿,勇敢地与情人在一起,还是继续留守在无爱的婚姻围城里,主人公矛盾不己。
这种彷徨同样也让渡边淳一陷入困境。他思索着如何圆满解决这个问题,是不顾道德习俗,拥抱爱情,还是压抑自己的欲望,回归家庭?后来,他在《失乐园》中,给出了答案。
男女主人公久木和凛子各自有着家庭。但是他们两人相遇了,他们相爱了,爱的深刻而投入。可是家庭、孩子、朋友、工作、法律、道德等都要求他们回到正常的轨道,内心炽热的爱情受到了理性的束缚。是回归家庭,还是选择爱情?
主人公不愿意违背内心意愿,离开爱人回到无爱的家庭生活,作者也不愿意,那是对平庸的现实屈服,对自由的放弃。但是如果选择自由,那要与整个社会进行对抗,对一个个体来讲,那太沉重了。于是渡边选择让他的主人公在爱的巅峰时期死去,主人公们最终得到了完美的爱情,那是一种不顾一切、完全遵从人性自由发展的爱,并以死亡来升华的至爱。
婚外激情就像绚烂的烟火,异常美丽但难以长久炽旺;婚姻如一盏昏暗的油灯,光虽微小却能照耀漫漫长夜。但是当二者取其一时,渡边淳一毫无疑问选择自由的婚外激情,人生短暂,生命不该混沌而过,纵然冒险甚至明知以生命交换也要掌控人生情感的自由。
渡边坦言自己对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持否定态度,认为它束缚了人类自由的本性,是个可怕的契约。他认为理想的生活态度应是结婚与否都是无可指责,离婚是情有可原的,甚至婚姻这种形式也可以不需要存在,现代人有选择自由生存的权利。
就像《那又怎么样》中,男女主人公都秉持着一种态度,那就是,"结婚不是浪漫的幻想,是现实的生活。每天重复着繁琐的生活,丈夫也好,妻子也好,便会麻木起来,夫妻便会成为纯粹的同居者。"在不拘泥于结婚这种形式的情况下,他们更能自由自在地爱,自由自在的生活。
2. 短暂与永恒的抉择,禁锢与解脱的升华爱情是生活的一种,也是艺术的一种,渡边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将"爱情"表现到了极致。他们于偶然出相遇、相知,进而相爱,为了爱无所顾忌,如那飞蛾扑火。渡边一再强调他的小说总是表达人的本性和真心,他关注的是抛开社会、家庭、责任、伦理、道德等一切世俗之后剩下的人的情感。在他的笔下,爱情在生活的泥淖里摇身一变成为自由的艺术。
渡边淳一曾接受采访说,"我写的不仅仅是婚外恋的问题。我关心的是爱的转变……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爱也在不断的变化,没有永久的爱。""爱,或燃烧,或持久,二者不可并存,持续燃烧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化为灰烬。"所以,对于渡边的情爱小说而言,爱情固然是幸福的,纯爱却是转瞬即逝的,那么如何能让这份纯爱永久保存?如何让这个艺术进一步升华?是死亡。如果要保持爱的鲜美,只有在爱与激情的巅峰,在它最美丽的时刻定格。
比如,《泡沫》有妇之夫安艺与有夫之妇抄子一见钟情,他们在爱意深浓时选择死亡来永久定格这段迟来的爱情。《爱的流放地》中的冬香沉沦于和菊治的婚外性爱中不可自拔,最后死在了所沉溺的极致性爱中。《失乐园》的主角是久木和凛子为了爱情,在一起踏上了死亡之旅。
在渡边看来,死亡是爱的顶峰状态,"可能大家都会认为死是一种悲观的、令人伤感的、消极的事物。但我从不这样认为,因为死是爱情的顶峰状态。感情到了无法解决的时候,就可能选择死这种方式。"在渡边看来,这样的死亡结果并不是向世俗伦理的低头和妥协,而是更为嘹亮、更为坚定的爱的宣言。这份极致的爱于逝者永存,于生者永享,永不退色,永远鲜亮。
就像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描写那样一种纯粹的东西,并没有人将他们逼上绝路,爱情的双方为了将巅峰的爱情永久的保留下来而选择死亡,这种死亡不是悲壮的,双方看到了人生的虚无,单纯为了爱,而平静地相拥着选择了死亡。"因爱而死,为爱而死,向死而生,是渡边的选择,是他的本意。
如此前卫的思想并非哗众取宠,而是源自他独特的人生体验。此前,渡边曾做过很多年的医生,医生的职业教会渡边从独特的视角看待问题,"我以前做医生,看过太多的肉体,所以我重视从肉体角度看待爱情。"零距离的接触死亡让他对人生有了特别的感触,"无论什么样的人或业绩,都因死而风化无疑。"
同时,他在高中时代的一个女朋友纯子的突然自杀,不仅给了他巨大的打击,也让他认为爱情、生命都是不堪一击的东西,"生死轮回,归依涅磐,人生着只是暂时的依附,死了才是真正的归宿。"这种对生命的不信任感使他少了些对社会规则和人类道德的敬畏感,为了追求纯粹的、自由的爱,即使死亡也在所不惜。
除此之外,日本文化传统对于死不仅不畏惧和回避,甚至将死看成神圣的事。受狭隘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的影响,日本民族具有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和无常感,反映在日本文学中,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的"死亡美学"。" 在确立这个国家的文化王朝中, 美就是伦理, 而美的极致就是盛开的樱花。"樱花刹那间开放刹那间散落干净的美,他们的死亡也要如同樱花散落般干净利落。
受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生死观的影响,再加上多年行医的经历,作为作家的渡边淳一对生老病死更加淡然,将死亡看为了常态。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渡边总爱描写凄美悲壮的结尾,但是这种悲剧性却又不同于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悲剧。男女主人公在他们最美好而幸福的巅峰结束生命,这是一种凄美而壮烈的死。他们的死亡不是解脱的方式,而是爱长久炽热的保证。
2014年4月30日,渡边淳一去世,享年八十岁,就此世界文坛又少了一位文学大师。一个时代虽已结束,但是他给后世留下大量精神财富。
在他的作品中,渡边写出了一段段激情似火的故事,短暂又凄美。虽然他只是写了男女的痴情与纯爱,但是不能否认其作品的社会意义,他对于当前日本社会婚姻和爱情的思考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极致爱的探索具有超现实的美感。
他认为理想的人生应当是一种不受拘束的、自由的、理想的状态,而要达到这样的人生目标,则需要以人类冲破现代既成的道德、规则的勇气来实现。他呼吁人们重新审视爱情和婚姻的本质,他颂扬富有激情的生命,追求理想、自由的生活,甚至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就如他曾讲过的话,"我们人类充其量不过是高级动物,重要的是要重新换回人作为生物应有的雄与雌的生命光辉,回到人类的原点,满足人最本能的欲望。"
渡边淳一对人生的思索、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生死、情爱的深刻剖析,既散发着时代鲜活的气息,又蕴含着深沉的文化醇香。他秉持的观念给人的冲击力虽辛辣强烈,却也寓意深刻,给了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可以说是具有启发性和当下意义的,它所体现的积极一面是无法忽视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