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歌一百首(元诗集第三辑系列彭晓杨的诗及评论)

彭晓杨,男,1996年生于安徽颍上。写诗的年轻人。预感

我总有种预感

我现在讽刺的、同情的

批判的、憎恨的

都在指向未来

被复制粘贴的自己

有病呻吟

(一)

侧着身睡觉,脸颊向着故乡

会梦见一棵白杨一只哑蝉

一条石子路。用几个字雕饰它们

——不陌生、命苦、磕磕绊绊

(二)

爸爸失业了

妈妈不敢跟我多聊一会

怕太想我——

这是我打电话报完平安后

啃的坏苹果

(三)

有的夜,滴滴答答五六次

沿海的城市是多雨的

我的村庄是干涸的

游子泪,落在了他乡

(四)

鹊桥上

孩子呼喊着

(五)

我听不到哑蝉的呻吟

我听不到父亲的呻吟

我也不愿让他们听见

我病变灵魂中的呻吟

穿着褴褛的流浪狗

周遭的人或流浪狗

随着我的步伐融进夜色

变得虚无。他们没有在意我

对人来说我是流浪狗

对流浪狗来说我是人

这太正常了。我是穿着褴褛的

流浪狗。我在他们眼中皆是异类

他们在我眼中只能变得虚无

我不会汪汪乱叫,也不会四处咬人

我未曾失去神圣的人权。但我又想

如狗随心所欲地吼叫。因为周遭的人

或流浪狗除了欺软还怕硬

消遣

我开始在星与星之间漫步

他们本身是冷的,给予我的热情也是冷的

如此,我感觉很踏实。他们是我的新朋友

不必矫情、有意寒暄

这里越小的星子越受尊敬

他们是宝,是无言的岁月

也许我太年轻,体会不到那种沧桑

我也不必体会,我正值年轻

但不能不尊敬

我往回走,在星子上俯瞰大地

很多很多的人和人物被霓虹灯遮住了

就像站在繁华里看星子一样

偶然的一瞥,仿佛也成了窥视

幸好我现在还是个清贫的人

经常在黑暗里数星星的人

两岁半的妹妹

让她去盛饭

她说她还小

让她唱个歌

她说她不会

她还小

让她把稀饭喝了

她不愿意喝

过了一会

她说,水

没有营养

明代诗歌一百首(元诗集第三辑系列彭晓杨的诗及评论)(1)

第三辑元诗集彭晓杨|墙头草批判,不是写作的目的

我现在搞懂语文的坏处了:它教人按套路写句子。

金庸古龙写武侠,最推崇没有套路的剑客。无形无相,没有定规。阿飞、李寻欢、风清扬、傅红雪,这些家伙跟人比划,不是剑花出彩,而是快准狠,招招要人命。

不过,所有的剑客,都是从练习套路开始的。一招一式,比划到位,师傅一定这样教诲。不好的师傅,就是每天要弟子练招式,几十年一个样,永不变化。好的师傅,在弟子修炼到一定境界,就要他们放弃那些基本无用的招式。

写作也是这样的。我们都是先从招式练习开始,包括我们自以为是的思想训练。就我而言,先是有一点点自我意识了,觉得可以批判这个世界了,就拿起笔写作。其实,我搞错了一件事。

批判,是哲学的功能,但不是写作的目的。

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的写作,就是在重复的批判,但这真的不能让我们以为它就是写作的真实目的。

诗歌更是如此。

彭晓杨要我读他的诗,我读了。他的诗给我的感觉,一是招式练习,二是批判训练——自我批判和批判世界。有思想是好事,但是,诗歌和批判之间不能划上等号。

《墙头草》

我骂它

无耻

没骨头

但又不敢

替它

站在风口

这是晓杨为诗集命名的诗,也该是他自认为好诗的了。强烈的批判意识,是这首诗的特点。我先不说诗,只说墙头草,如果晓杨站在墙上后,他不敢保证自己不东摇西摆。我活了几十年,如果要说人生体会,我觉得有一点可以讲,我们不会意识到,自己往往会成为被批判的那个角色。现实故事多次印证了这一点。生活不断的折难我们,我们也会对很多事情有意见。

《蛋定》

纳兰性德有个妻

有个妾

有个红颜知己

我也想有

可是

我养不起她们

没才没财

没权没势

不过

省得提心吊胆

也少了两个

被叫做

二奶

的女人

这是晓杨的诗集中,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一首。我可以说的,就是一言以蔽之,酸葡萄心理。只是晓杨诗歌以批判的面目出现,可能会让我们忽略羡慕嫉妒恨的本质。晓杨为什么写诗,我没问过。但是,他不少的诗歌作品都显现出了学校语文功能的底色。批判,真的不是写作的目的。尽管我以前跟晓杨是一样的货色。

借这个机会把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送给晓杨,“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因为你会发现,说出来都是错。

我还想把何小竹的一句话转送晓杨:“放弃一切就是诗。”

Z诗社 彭先春 2015/10/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