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

  淮北,一座因煤而建的皖北城市。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严峻挑战,该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崛起之路。

淮北市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1)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俯瞰。通讯员 黄鹤鸣 摄

  产业转型 释放蓬勃动能

  今年3月26日,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会与国内钛白粉行业上市龙头企业——金浦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煤化工基地投资100亿元建设金浦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2022年9月至2027年6月,分三期建设。

  曾经的淮北,产业结构单一,“除了煤电酒,什么都没有”;如今的淮北,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五群十链”百花齐放。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淮北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近年来,淮北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理念,全力构建‘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按照省党代会确定的支持淮北‘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定位,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淮北市委书记、市长覃卫国表示。

  2021年5月,淮北市委、市政府谋划出台《淮北市提升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水平实施方案》,梳理提炼了“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建成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绿色食品和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5个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陶铝新材料、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健康、智能制造装备、纺织服装、锂电池、电子元器件、氢能源等10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整体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若干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实现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引领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淮北,拥有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基地、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产业基地两个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2021年,淮北市“五群十链”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3%和53.9%,同比分别增长3.7%和7.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4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其中,绿色食品和医药健康、新材料和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3个主导产业累计增加值增长14.5%。

  “五群十链”助力淮北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则让传统煤企“旧貌换新颜”。

  “我们已累计建成2座智能化煤矿、40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6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年底前将再建成5座智能化煤矿。 ”6月17日,在省国资委召开的省属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现场推进会上,淮北矿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方良才表示。

  “过去一个综采班2名煤机司机、6名移架工干的活儿,现在1名地面远程控制操作员、2名安全巡视员就能完成。 ”淮北矿业信湖矿采煤事业部部长韩启道说。

淮北市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2)

  采煤塌陷区治理成效显著。图为美景如画的淮北绿金湖。通讯员 冯树风 摄

淮北市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3)

在濉溪县南坪镇采煤沉陷区水域航拍的漂浮式光伏发电站。通讯员 冯树风 摄

  城市“蝶变” 生态画卷铺展

  如今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湖湿地公园内,“淮北煤田第一钻”见证着淮北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盛夏时分,淮北市相山区桓谭公园内荷花竞相开放,一池荷花亭亭玉立,给前来观赏的市民和游客添了几许清凉。人们也许想不到,眼前的公园,过去是采煤塌陷区。

  淮北市绿金湖采煤塌陷地治理,2020年名列自然资源部发布的 “10个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2021年10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了 《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向全球推介生态与发展共赢的“中国方案”,“绿金湖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名列其中。

  2021年6月28日至29日,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淮北市召开,与会嘉宾被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所打动,被一幅幅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优美画卷所陶醉。与会者或许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公园城市”,曾经是一个煤灰蔽日、沉陷区遍地的“矿山城市”。

  自1960年建市以来,淮北市累计因采煤形成沉陷土地41.6万亩,成为发展“难点”、民生“痛点”。

  在不断探索产业转型的同时,淮北市以采煤沉陷区治理为突破口,探索总结出“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的综合治理模式,努力让历史包袱变成发展财富。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投入采煤沉陷地综合治理资金150多亿元,共治理沉陷地20.6万亩,治理率全国领先。

  淮北市区内,南湖、绿金湖、乾隆湖、朔西湖等一个个湖泊如同一串珍珠,让淮北这座城市熠熠生辉。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淮北南山,过去是寸草不生的石质山,如今已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

  让“石头山上造林”从不可能到现实!淮北市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探索出“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七步造林法,用“栽活一棵、不愁一坡”的顽强拼搏干劲,克服石质山岩石裸露面积达60%、被公认为非宜林荒山等困难,让全市20万亩石质山全部披上了绿装,成功经验走向全国。

  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当下,淮北“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空间格局日益凸显。

  近年来,淮北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中华环境优秀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众多“国字号”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淮北市大力推进采石宕口生态修复,将项目整体打包推向市场,变政府主体为企业主体;建立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等激励机制,变政府买单为资本运作,打造出市场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淮北模式”。

淮北市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4)

  铝基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图为濉溪经济开发区内的美信铝业高精铝板带生产车间。通讯员 高墨翰 摄

  开放赋能 激发澎湃动力

  6月17日上午,徐州淮北结对合作交流会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双方签署结对合作协议,推动两市协同发展开启新篇章、再上新台阶。协议涵盖8大领域18个合作事项,涉及教育、卫生、旅游等多个方面。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徐州结对合作帮扶淮北,就此两座城市联结得更加紧密,来往更加频繁,合作更加深入,区域协同发展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

  淮北与徐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业缘相融,特别是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距离徐州云龙湖景区仅6公里,距离徐州地铁1号线路窝站仅4公里,是对接徐州发展的“桥头堡”。淮北市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在深度融入中激活了发展的“一池春水”。

  今年3月1日,S101徐淮快速通道建设工程南段正式通车,位于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境内的北段正在按照节点紧张施工中,预计今年底可实现全线通车;3月1日,经淮北徐州两市会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在淮海经济区跨省通办专区率先开通上线;4月16日上午,总投资约50亿元的江苏金彭集团新能源动力电池包项目落户杜集区……一个个项目、一项项举措,谱写出淮北、徐州两地共赢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淮北市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让城市活力迸发。

  2017年底,随着萧淮客车联络线正式建成运营,淮北市融入京沪“四小时经济圈”,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大为缩短,全市人民出行更加便捷,客商来淮投资考察更加便捷,对外开放迎来重大机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淮北市主动建立与长三角部分城市的常态化干部挂职锻炼机制,在全市范围内选派优秀干部陆续到上海市、浙江省湖州市等地挂职学习锻炼,促进他们在招商引资上积极作为、在学习锻炼中全面融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携手奔未来。

  今年4月3日上午,淮北至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首发开行。满载医疗物资、木制相框等外贸出口产品从青龙山铁路“无水港”发出,10多个小时后到达青岛港口,直接装船入海运送到世界各地。淮北至青岛港海铁联运班线是淮北市第五条海铁联运班线,也是该市跨中铁上海局和中铁济南局开通的首条海铁联运班线,淮北“向北出海”的步伐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淮北市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5)

  居民在濉溪县临涣古城内的连心茶楼听坠子戏。通讯员 高墨翰 摄

淮北市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6)

  淮北近十年城镇化率

淮北市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7)

  淮北近十年人均GDP

  暖心答卷 擦亮幸福底色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牵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为全面提升旧城区、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淮北市结合旧城区面貌,将建成年代较早、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小区和片区纳入改造对象范围,因地制宜实施小区内外路面硬化修补、墙面洁化、路灯及智慧安防系统安装、雨污分流、铺设停车位、绿化提升、氛围营造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2021年,淮北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共计77个,涉及户数26044户。截至当年年底,7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一个个曾经让居民颇有怨言的老旧小区,在改造提升中“青春”再现。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成为民生“痛点”。 2021年4月,淮北市相山北路5号楼1栋1单元率先启动了电梯加装,于当年10月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总花费将近50万元。当前,该市有多栋既有住宅正在加装电梯中。

  为缓解“停车难”,淮北市开展城市停车场建设行动。加强停车资源供给和管理,以新建配建停车泊位为主体,盘活存量停车泊位为辅助,路内临时停车泊位为补充,并按照规定比例配建充电桩。仅2021年,该市就新增停车泊位28634个。

  据淮北市民生办数据,“十三五”期间,该市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206亿元,是“十二五”期间121.5亿元投入的1.7倍。 2021年,淮北市筹集民生工程资金48.2亿元。该市财政年初预算预留2000万元,作为新增和提标项目配套资金。随着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民生发展正全面提质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淮北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着力化解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探索出房企破产和解的“淮北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这一做法还被写进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向全国推广。

  2022年5月25日,省委召开全省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安排部署10项暖民心行动。

  “我们将聚焦群众关切,解决实际问题,竭尽全力把暖民心行动抓好办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 ”6月1日,淮北市委书记、市长覃卫国在全市暖民心行动工作推进会上表示。

淮北市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8)

  运河文化激活夜经济。图为淮北市相山区隋唐运河古镇。通讯员 黄鹤鸣 摄

  逐梦之旅 一路高歌

 安徽日报 丁贤飞

  淮北,1960年建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 2009年,淮北市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严峻挑战,淮北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掷地有声的实际行动,作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这是一曲慷慨激昂的乌金赞歌!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粮食”。一块煤炭所释放的能量是惊人的。自建市以来,淮北累计生产原煤10亿多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一曲迎难而上的转型之歌!产业结构单一是资源型城市的通病。如何才能走出发展困境?淮北市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从昔日的“一煤独大”到今时的“五群十链”,这座城市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产业结构已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这是一曲珠圆玉润的绿色之歌!面对采煤留下的“疮疤”,面对石质山造林的步履维艰,淮北上下同心,立愚公移山之志,用一双双勤劳的巧手,绘成了今日“半城山水半城绿”的精美长卷。

  这是一曲朝夕不倦的梦想之歌!时代不会辜负拼搏者,亦不会辜负一座有梦想的城市。近年来,在城市转型的征程中,文明创城梦、高铁开通梦、跨湖发展梦、淮水北调梦、煤化工振兴梦、棚改安居梦等六大梦想相继实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今天的淮北,正在超越梦想的道路上风雨兼程,逐梦而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