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钟经典镜头张艺谋落泪(一秒钟是张艺谋写给电影的情书)
张艺谋导演新作《一秒钟》在11月末终于上映。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这部电影早在2018年就已经拍摄完毕,19年一月份入围了第69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这是张艺谋电影第五次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前四次分别是《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及《三枪拍案惊奇》。
这无疑提高了大众对这部电影的期待,但是就在放映前一两天,《一秒钟》因为“技术原因”退出了电影节。随后又遇上疫情。时至今日,我们才得以在大荧幕看到这部作品。
抱着极大的期待,在上映第一天,侠影君就买了票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在震撼与感动之余,也不禁为国师捏了一把汗。
这部电影,太私人了。
果不其然,电影到现在上映一周,票房才堪堪破亿,且根据一些平台的数据预测,最终票房也不过1.3亿左右。而网上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呈现出非常两极化的形态,有不少人直言感觉这部电影故事太简单太平淡。虽然要考虑电影的文艺片属性,但是在张艺谋和主演的名声加持下,这个成绩很显然不能说的是理想的。
但作为电影爱好者侠影君个人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就像张艺谋自己说的,《一秒钟》,是他献给电影的一封情书。
《一秒钟》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
张译饰演的张九声是一名劳改犯,他逃出劳改所就为了要看女儿一眼,而他的女儿就出现在电影放映前播放的新闻简报上。
途中张九声撞见为做灯罩前来偷胶片的刘闺女,两人为了争夺电影胶片展开追逐。
就在张九声将刘闺女偷到的胶片还给电影放映员范电影后,有着张九声女儿的新闻简报却因为失误被意外损毁。
为了保证电影成功放映,范电影组织村民展开救护工作。
三个人的故事因为胶片交织在一起。
在电影所讲述的那个年代,看电影对于娱乐生活非常贫乏的人们来说,是一种奢侈品一般的存在。
这样的情节很显然是张艺谋导演自身的映照。
在2007年,为了纪念戛纳电影节60周年,张艺谋就拍过一部叫《看电影》的短片,片中放映员在村口支起大幕,全村人看一场电影仿佛过年一般的氛围,很明显是张艺谋对于电影很深刻的一个印象所在。
但是这样的心情是95后、00后很难去共情的。我作为踩着95线的95后,对于看电影的印象已经是专门的电影院而非村头支起那张幕布了,更何况是年龄更小的00后呢?
影片中另一个非常怀旧的设定就是放映员了。在数字播放成为主流的今天,放映电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影片中那个采用胶片放映的年代,放映员却是一个技术活。
范伟饰演的范电影作为二分场的电影放映员,有着非常高的社会地位。不仅走到哪里都被大家尊称一句范电影,甚至在吃面时还会被店家给与多给一勺辣子的特权待遇。
这样的待遇不仅来自于人们对于看电影这件事本身的期盼,也在于范电影“从未有过放映事故”的过硬技术上。
在我看来,影片中最能体现导演对于电影痴迷的一场戏就是范电影带领村民修复电影胶片。这些布满尘土的胶片被村民用被单小心翼翼的抬到礼堂,理清顺序。
用温水清洗再擦拭干净,擦拭的过程既不能松,那样会留下杂质,也不能紧,那样会划伤胶片,完成后还不能着急,要慢慢的让胶片自然风干。
这样细致而繁琐的过程,导演做了极致的呈现和还原,非常富有仪式感和浪漫色彩。让人能冲破故事和屏幕的束缚,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导演本身对于胶片电影的热爱。我这个没有经历过胶片时代的人看着,也是很震撼和触动的。
这部电影除了是张艺谋所说的给电影的情书之外,故事内核远不止情书这么简单。
一部讲述电影情缘的故事,在主要角色却清一色看不到对电影的爱。
张九声是为了见女儿最后一面才越狱去看电影,而且他也只是想看片前的新闻简报。
同样,刘闺女之所以要偷胶片,是因为弟弟不小心打碎了从邻居家借来的用废旧胶片做的灯罩,她是为了拿胶片来做灯罩,也不是出自对电影的爱。
范电影对电影就有一种爱了吗?我想未必。
这位自诩“从未出现放映失误”的放映员更加享受的其实是放映所带来的特权:群众对他的讨好和吹捧。看看那口印有“放映员 001”的搪瓷杯,以及他从口袋中掏出南瓜子、花生等各类“贡品”的得意样子。
那么,坐在会场里看电影的群众,就是真正热爱电影的吗?我想也未必,电影只是他们逃离苦闷现实的一种方式,即便是放映了多遍的《英雄儿女》,他们也乐在其中。因为看电影是那个年代的人们少有的娱乐活动之一。
在那个年代,电影不是消费品,而是奢侈品。正是因为如此,才形成了林林总总只把胶片当作物质载体的人。就像张九声、刘闺女、范电影……他们并不是因为爱看电影而喜欢电影,他们喜欢电影是因为电影可以满足自己的某个目的,电影让他们有利可图罢了。
但无论怎样,电影却能够忠实地记录下那个时代和时代下人们的喜怒哀乐,并且带着创作人员独特的思想呈现给几十年后的我们。
我想,这就是电影存在的意义,记录和表达。
我不喜欢过多的从政治角度去解读这部电影,毕竟我与电影所讲述的这个时代相去甚远,很怕随意评论其实只是自以为是的指点江山罢了。但我也能理解张艺谋关注这个年代,关注底层人民。
有一些观点人为《一秒钟》其实还是80年代“伤痕文学”的延续,但是我却觉得,对于张艺谋这样的亲历者来说,这些也是他人生中的许多个“一秒钟”。拿来拍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影片里的张九声不惜私自逃跑也要去看电影,就为了在电影前播放的新闻简报中看一看6年未见的女儿,然而在简报里,女儿的身影只有一闪而过的“一秒钟”。
在未删减的版本里,张九声告诉刘闺女:他的女儿在生产队为了表现,冲在前面抢着扛第一袋面袋子,而卡车还没停稳,女儿就被车撞死了。
这也能解释了,为什么张九声要冒着么大的风险只是为了看女儿的影像,也能解释在电影结尾处张九声释放出狱后没有直接去找女儿而是来找刘闺女拿那一秒钟的胶片。
现在因为种种原因删去这一点,导致很多观众对于人物的行为动机感到不理解,也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一件事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做了很多的妥协,这部电影仍然最终得以上映,并且基本保留了完整流畅的故事。我们热爱电影,不仅是因为这是一项令人愉快的娱乐活动,更是因为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达形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