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肝喂猫的做法(颠覆大和抚子形象的龙猫母亲)
近期上映的日本动画《渔港的肉子》,改编自直木奖得主西加奈子同名小说,虽然没有动画电影常见的危机场面,却以简朴的日常故事,细腻呈现生命的灰暗与韧性。为此,即便格局较小,在制作团队STUDIO 4℃ 工作室的巧手下,作品蕴含的情感张力,并不亚于任何冒险。再加上精致的视觉画面,无论是渔港、乡间的景色,纷纷暖入心脾,好似透过电影走上一趟慢活之旅,至于频频出现的可口美食,更是令人垂涎三尺。
家人之间混杂爱恨纠葛的复杂关系
聚焦于角色,绰号肉子的母亲,其实跟传统社会偏好的大和抚子相差甚远,倒不如说是一只爱吃的龙猫,嘴巴时不时叼着零食,打呼声也仿佛要把屋顶掀起。换句话说,肉子并不符合日本人对于母亲的典型期待,不只笨拙、反应慢,说话又不投机,亦没有梳理仪容的打算,整天顶着一颗圆滚滚的肚子晃来晃去。于是,这让正值青春期的女儿阿喜十分尴尬,就算喜爱母亲的开朗与乐天,却依然害怕同情的眼光。若要一起出门,她总会偷偷祈祷不要遇到同学,可以说是精准呈现母女关系中常有的矛盾情结。
正如电影所述:孩子都有一个自己不想成为的父母,但也无法割舍其中的爱与依赖。到头来,所谓家人,无论是拟似、血浓于水,皆是混杂了爱恨纠葛的复杂关系。
就电影结构面,按照片名似乎要以肉子为主角,但叙说上,几乎都以阿喜为主视角。故事总共分为两段:首先讲述的是刚转学的阿喜,如何挺过校园中的人际风波;再来讲的则是阿喜的身世之谜。
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聚焦校园人际关系来说,阿喜面容姣好、举止得宜,每当同学要拉帮结党,很自然会被人视为主要目标,或反过来说,得不到手的眼中钉。然而,思春期的斗争,往往要比天气变化还难捉摸,就算曾经是班级的中心,下一秒也有可能被所有人抛弃。当然,拉回现实,或多或少,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不管是排挤人,还是被人排挤,阿喜不过是亲身体会到那份缠人的不讲理,以及人类之于归属感的劣根性。
所幸,稍微忍耐之后,阿喜很顺利地远离风暴的中心
。只可惜,习惯压抑的她,从未向人提起:短暂的人际波澜,又是如何悄悄染黑她的心。直到爱慕对象的木头发言,搞得她醋劲大发,也才终于卸下心防,愤愤说出那些难听、过分且伤人的埋怨。
奇妙的是,当梗塞的负面情绪获得宣泄,原本的爱也慢慢浮现,阿喜因而明白自己跟玛莉亚的友情,不仅是因为便利、陪伴需求。随后,她奋力奔往玛莉亚的住处,只为坦白一切,好以寻求修补,而这正是成长中极为重要的一课:终有一天,人们总得提起勇气,好好练习面对自已的不堪。
不完美的「怪」,能蜕变成美丽的生命纹理
承前所述,电影除了探讨关系,更也试图讨论:人类有多害怕揭露自己的怪,而这正巧扣合第二段关于身世之谜的揭露。对阿喜来说,她的怪可不只自言自语,还有自幼被亲生母亲抛弃这件事。长久下来,她能感受到肉子的爱,却无法确信自己是否值得被爱,又或是隐隐成为肉子的负担。
所以,阿喜选择压抑、配合,甚至还学会看人眼色,尽管没有任何人要求她这样做,残酷的过往仍会逼着她长大。换言之,那一句不想长胸部、来经潮,有关于不想成为一个女人的呐喊,实非任性,也像是阿喜所能尝试的最大抵抗。
不过,之所以抗拒长大,一方面是因为不甘失去纯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厌倦了颠簸的生活。毕竟母女两人流浪了十几年,好不容易找到能够称为家的地方,即便是摇晃的船屋,心底的踏实却未曾如此清晰、稳固,而这才是阿喜真正害怕失去的至宝──让她落地生根的归所。
阿喜的身世固然令人感叹,但依此发展的求生手段,更加令人心疼,阿喜竟以为人的爱是建立于价值。幸好,不管是肉子,还是老佐都让她理解:人与人之间的连结,不一定非得依靠血缘、功能,也可以单纯因为一个人的存在,自然地发生。
缘分,本就难以透过道理来拆解,根本上即是一种奇迹。也因此,重点不在奇迹何以产生,而是人们后续如何利用这一份契机,亦如肉子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平凡就是最美好的事,光是活着就足以触及幸福。
故此,与其活在焦虑的想象中,或是不断在过往中徘徊,倒不如专心投入当下,细心感受生命的丰满:大声哭泣,大口吃饭,然后用力地活着。最终,若是学会尊重自我,那些不完美的怪物,更能蜕变成美丽的生命纹理。
《渔港的肉子》影评心得总结:暖心且动人的小品佳作
综合来讲,《渔港的肉子》是一部温馨的作品,但也没有回避谈论伤痛,或是无脑地否定社会的残酷面。它聪明地利用角色性格:我怪我骄傲,借以巧妙颠覆常理观点。除此之外,电影更懂得把握分寸,避免流于正面说教,如同爽口的鸡汤,不会过油,却还是得以消除心灵上的疲惫,无疑是暖心且动人的小品佳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