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代官职升降任免的文学常识(官衔职位名字由来)
emperor(皇帝):古罗马军队的统帅很多人区分不了单词emperor (皇帝)和king (国王)的差异英语单词emperor (皇 帝)源自拉丁语imperiator,意思是“指挥官”最开始只是罗马军队对战功显赫的将军的称号,后来被长老院用在凯撒,屋大维和他们的继承人身上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教皇曾经封法兰克国王查理曼为罗马帝国的emperor,但只是一个虚名随后主要由德意志诸侯国组成的神圣罗马帝国继承了西罗马帝国的衣钵,所以神圣罗马帝国也有emperor,从各个德意志诸侯国的国王中推选出东罗马帝国也使用emperor这个头衔欧洲历史上后来只有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使用了emperor这个头衔,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有关古代官职升降任免的文学常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有关古代官职升降任免的文学常识
emperor(皇帝):古罗马军队的统帅
很多人区分不了单词emperor (皇帝)和king (国王)的差异。英语单词emperor (皇 帝)源自拉丁语imperiator,意思是“指挥官”。最开始只是罗马军队对战功显赫的将军的称号,后来被长老院用在凯撒,屋大维和他们的继承人身上。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教皇曾经封法兰克国王查理曼为罗马帝国的emperor,但只是一个虚名。随后主要由德意志诸侯国组成的神圣罗马帝国继承了西罗马帝国的衣钵,所以神圣罗马帝国也有emperor,从各个德意志诸侯国的国王中推选出。东罗马帝国也使用emperor这个头衔。欧洲历史上后来只有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使用了emperor这个头衔。
由此可见,emperor指的是由多个民族和国家组成的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并常常特指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一般国家的国王都是king而不是emperor。
prince (国君):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第一公民”
英语单词 prince 来自拉丁语 princeps,由 primus(first,与 prime 同源) capere(to take, 拿)构成,字面意思就是“the one who takes the first (place/position)”(首席,排在第一位的人)。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元老院中的威望和权力最大的议员就被称为princeps senatus (首席议员)。首席议员由执政官从贵族议员中选择并任命,通常是以前的执政官。在公元 前275年之前,首席议员还仅仅是个荣誉称号,他可以在讨论时第一个发言。公元前275 年,首席议员成为正式职位,享有众多特权,如召集和解散议会、确定议程、决定议事规则等。
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凯撒大帝的继承人屋大维上台后,从凯撒遇刺事件中看到了罗马贵族对独裁统治的普遍反感,没有采用dictator (独裁官)或rex (king,国王)的头衔, 而是借鉴“首席议员”(princeps senatus)这个称谓,选用了一个比较谦逊的头衔Princeps, 通常译为“第一公民”或“元首”。从此以后,罗马帝国的最高首脑除了 emperor (皇帝) 头衔外,还都担任Princeps职务,而皇帝瓦勒良(Valerian)曾在上台之前就担任这一职务。 直到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执政时这一头衔才被废除。罗马帝国首脑使用Princeps 头衔的阶段就被称为“元首制时期”。
英语单词prince (国君、王子)就来自Princeps。由此可见,在西方人的传统观念中, 一国之君不过是“首席”、“第一公民”而己,不像中国一样被看成是“天子”。
king (国王):氏族部落的首领
在现代英语中,单词king往往被翻译为“国王”,表示“一国之君”,然而古代,king 其实并没有这么高的地位,仅仅是氏族部落的首领,相当于“酋长”。king来自古英语cyning, 与单词cynn (kin,家族,种族)相关,仅仅是“一族之长”(leaderof a kin),指的是公元 4世纪时入侵不列颠的日耳曼民族的部落首领。当时入侵不列颠的日耳曼民族包括撒克逊人、 盎格鲁人和朱特人。后来,这些人在不列颠东南部(即英格兰)建立了七个小国家,或者说是七个部落,包括三个撒克逊人的、三个盎格鲁人的和一个朱特人的。这些部落的首领就是 king,这些部落因而被称为kingdom (王国)。后来,这些部落统一为英格兰后,其首领依 然被称为king。从此以后,英格兰的男性首领都被称为king,该词也就被译为“国王”了。
queen (王后):国王的妻子
英语单词queen常常被译为“王后”或“女王”。该单词来自古英语cwen,原本仅仅 表示“妻子”,专指“国王的妻子”,因此衍生出“王后”的含义。后来,由于在英国历史上,曾经有女性担任国家元首即“女王”一职,而英语中又没有与king (国王)对应的阴性词,因此女性国家元首也被称为queen,该词也就产生了“女王”的含义。在印欧语系中, 只有英语和北欧语言等少数语言缺乏与“国王”对应的阴性词。
在需要严格区分时,英语通过以下词组来区分与queen相关的各种头衔: queen regnant (女王):执掌政权的女性君主。 queen consort (王后):男性君主的妻子,consort表示“配偶” queen regent (摄政太后):未成年君主的母亲,临时执掌政权。
有意思的是,国王的妻子被称为queen consort,虽然不执掌权力,但享有与国王一样的待遇和级别,而女王的丈夫却很少被称为king consort,而是被称为prince consort,对应中文是“亲王”,所享受的待遇和级别都比女王低。这和中国的“驸马”地位低于公主一样。
despot (暴君):古希腊的‘‘一家之主”
英语单词despot来自希腊语的despotes,本意是“一家之主、领主”。该词的前一半来 自domestic (家庭的、国内的),后一半来自potent (有力的)。古希腊的一家之主对于家中 成员和奴隶拥有绝对权威,因此despot —词含有“独裁、暴虐”的含义。在拜占庭帝国, despot曾被用于宫廷贵族的称号、诸侯国亲王的称号,甚至被用作拜占庭帝国皇帝的称号。 现在,despot常用来表示那些独裁、暴虐的一国之主。
dictator (独裁者):古罗马的独裁官
英语单词dictator直接来自拉丁语,由dictare (dictate,命令,口述) or (人)构成,字面意思就是“下命令的人”,原本是古罗马的政治职务“独裁官”。
古罗马人民推翻暴君塔克文后,意识到了一人独裁的坏处,便开始实行共和制,每年选 举两位执政官担任最高行政长官,任期只有一年。两人相互制衡,避免一人独揽大权。然而, 这种政体虽然有效保障了权力的相互制衡,但有一个弊端无法避免,那就是当两名执政官的 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时,便无法开展工作。针对这个弊端,聪明的古罗马人又发明了“独裁官” 这种制度加以补充。
“独裁官”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非常任长官,是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由元老院任命的独裁人物。在任何情况下,独裁官的数量绝不能超过一位。独裁官享有超越法律的权力,无须为他的任何行为承担法律后果,以便独裁官可以不受任何掣肘,全力以赴地运用自己的权力和智慧来拯救国家于危难中。
最初的独裁官都是战事独裁官,任期最长不得6个月。一旦任务完成,此人将卸去独裁官的职务,权力交还给元老院。历史上任期最短的独裁官是古罗马传奇英雄辛辛纳图斯,他在田间劳作时临危受命,担任独裁官,指挥罗马军队抗击外敌入侵。打败敌人后他便辞职返 回农庄,只担任了 16天的独裁官。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为了对抗迦太基的战神汉尼拔, 罗马元老院曾经两次任命费边担任战事独裁官。
但在共和国后期,古罗马的独裁官制度逐渐变味。苏拉当政之后,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 军队,迫使公民大会委任他担任任期无限的“共和体制独裁官”,除了享有战事独裁官的全 部权力之外,还不受时间的限制。凯撒大帝则在五次担任独裁官后,最后担任“终身独裁官”最后被担心他颠覆共和制度的元老院议员们刺杀身亡。
在西方历史上,dictator (独裁者)和dictatorship (独裁政体)的感情色彩经历了从褒义词到中性词再到贬义词的重大变化。古罗马共和国早期的独裁官被视为拯救国家的大英雄, 享有比执政官还要高的荣耀。因此,后世的一些政治家也以“独裁官”自称,如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的加里波第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就曾自任独裁官。到了 20世纪后,意大利的墨索 里尼和德国的希特勒都大力推行独裁政体,以独裁者自居,使得dictator (独裁者)和 dictatorship (独裁政体)彻底成为一个贬义词。
在汉语中,与dictatorship对应的有两个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贬义词“独裁”和中性词 “专政”。但在现代西方人眼中,无论你使用的是“独裁”还是“专政”,对应的英语单词 都是dictatorship,是一个贬义词。
tyrant (暴君):古希腊时代的‘‘僭主”
英语单词tyrant常被译为“暴君”,即“残暴之君”,而实际上,tyrant—词的本意与 “残暴”并无关系,它更精确的翻译是“僭主”,是君主制的一种变体。古希腊人将不通过世袭或合法民主选举程序等正当方式,凭借武力、个人影响力等方式上台统治城邦的统治者称为tyrannos (僭主),该词可能假借自小亚细亚地区的国家,如吕底亚(Lydia)。英语单词 tyrant就来源于此。
最初,该词本无贬义,僭主当中也有不少贤明之辈。但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对僭主提出严厉批评之后,僭主开始成为带有贬义的用语。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中, 提及君主、寡头、共和及僭主四种政体,其中,僭主被认为是一种最容易形成独裁统治的政体。僭主统治的城邦很容易出现独裁的状况。因此,原本表示“僭主”的tyrant—词逐渐引 申出“独裁者、暴君”的含义。
marshal (元帅):西方国家的‘‘司马”
美国上世纪著名的军事家,曾任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Marshall)将军,因为功勋卓绝而被国会授予“元帅”军衔。然而,马歇尔却拒绝了。为什么?原来,英语中表示“元帅” 的单词是marshal,跟马歇尔的姓氏Marshall只少了一个字母。“马歇尔元帅”就是“Marshal Marshall”,会很别扭。
单词marshal源自古日耳曼语marahscalc,由“马”和“仆人”组成,也就是“马夫”的意思。随着骑兵在军事历史上的日益重要,“marshal”这样一个职务变得越来越重要, 逐渐升级,先后演变为“御马总管”、“骑兵队长”、“王室军务总管”、法官、消防队长等诸多职务,最终升级为最高军衔“元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的“司马” 一词跟英语单词marshal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本都是负责伺候马匹的小吏,逐渐升级为掌管全国军队的高级官职。更巧的是,国外有Marshall (马歇尔)这个姓氏, 中国也有“司马”一姓。可以说,marshal和“司马”是天生一对。
admiral (海军上将):阿拉伯人的船队首领
英语单词Admiral—词源自阿拉伯语amir。amir是某些穆斯林国家的酋长、王公、统帅的称号。这个词本身在17世纪进入英语,中文音译为“埃米尔”。12世纪之前,阿拉伯人就把海上船队的头领叫作amir-al-bahr,意思就是“海上船队的首领”,其中的al原本是定冠词。这个词组流传至欧洲后,最早被简写为amiral。后来,受到单词admirable (令人敬佩的)的英雄,拼写方式逐渐变成了 admiral,用来表示海军中一支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即舰队司令。
colonel (上校):指挥一个纵队的军官
英语单词colonel (陆军上校)与column (柱子、纵队)拼写很相似,它们其实拥有相同的词源,都来自拉丁语单词columna (柱子、纵队)。英语colonel (陆军上校)来自意大利语单词colonnella,本意就是一个军团中负责指挥一个纵队的军官,在集合时他站在纵队 的最前面。而意大利单词colonnella来自单词colonella(纵队),最终来自拉丁语columna(柱子、纵队)。
lieutenant (中尉):代理指挥官职位的军官
英语单词lieutenant来自法语短语lieutenant,由lieu (代替)和tenant (持有人)组成, 字面意思就是“代替行使指挥权的人”指的是在战场上当指挥官牺牲或受伤而无法指挥时, 代替行使指挥权的人。16世纪70年代后用来表示中尉军衔,仅次于上尉(captain)。
consul (领事):古罗马时期的共同执政官
英语单词consul来自拉丁语,原本指的是古罗马时期的共同执政官,人数一般为两名。 关于consul的拼写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来自consulere (to take counsel,咨询),缘自执政 官需要向元老院征求意见;另一种解释认为consul由con sal/sell/sedl构成,表示“坐在一 起”,缘自执政官数量一般为两人或以上,需彼此协调,共同执政。
历史上,除古罗马以外,还有一些时期,在一些国家曾经出现以consul (执政官)作为 国家元首的情况,如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共和国就以三名consul共同执政,但拿破仑作为 “第一执政”独揽大权。
中世纪后期,国际商贸日益兴隆。在同一个地方经商的外国商人为了协调解决彼此的商 业争议,自行组织起来,推举一位或多位人士担任仲裁人,负责仲裁彼此的商务争议。这种仲裁人也被称为consul,中文译为“领事”。之所以称为consul,是因为他的产生和职责和 古代执政官一样,都是由众人推选出的,负责仲裁。后来,领事变成了由政府派遣,但其称谓consul —直没变。
chancellor (总理):教堂中负责开关栏杆的人
英语单词chancellor来自拉丁语cancellarius,后者来自cancellus (方格栏杆,教堂中分
隔听众和讲坛的栏杆),原指教堂中负责开关栏杆、引导座位的人。因为他坐在栏杆(cancellus) 旁边,所以被称为cancellarius。后来cancellarius的职责范围还包括文书记录,工作场所除了教堂还包括法庭。该词进入英语后变成chancellor,表示国王的秘书。在现代西方国家, chancellor可以表示众多职务,包括:政府首脑,如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政府首脑就是 chancellor,译为“总理”;外交部长,如南美等国;此外还可以表示与司法相关的一些政 府职务。
minister (部长):服侍国王的臣仆
在中国历史上,再大的官见了皇帝也得自称“奴才”、“小的”。西方也一样,大臣在 国王面前自称minister。mini表示“小”,如miniskirt (迷你裙)后缀ster表示“人”,所 以minister其实就是“小人”的意思。因此,在英语中,minister就逐渐变成了对辅助国王的大臣的称谓。虽然后来英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但minister的称呼并没有变化,只是翻译时一般翻成“部长”而不是“大臣”。prime minister就是首相、总理。
minister 作为动词时,表示“辅助、伺候”。单词 administer、administrate 跟 minister 同源,前面的ad是表示“to”的希腊语。所以这两个单词虽然也表示“管理”的意思,但 跟management还是有所区别,一般翻译为“行政管理”,说白了就是辅助主人料理日常事务的,跟“管家”有点接近。而management中的manage本意是“驾驭马”,含有“想方 设法控制、操纵,努力实现”的意思。
sheriff (警长):国王派驻郡县的长官
在古代中国,最小的政府官员是九品芝麻官一一县令。在古代英国,与县令相当的官职 是 sheriff (郡长)。这个词在古英语中写作 scirgerefa,由 scir (=shire,郡) gerefa (=reeve, 长官)组成,字面意思就是“郡长”(shire reeve)。sheriff由国王任命,代表王室治理一郡, 其核心职责是当地的治安和司法,因此sheriff也往往被翻译为“警长”。
dean (院长):古罗马军队的十夫长
英语单词dean源自拉丁语decanus,最早指的是罗马军队中的十夫长。古罗马军队中, 每十名士兵组成一个小队,在扎营时分享一顶帐篷。这个小队的领头人就叫做decanus,源自dekanos,而希腊语deka、拉丁语decem就是“十”的意思。
在中世纪欧洲的修道院中,僧侣们也按照军队的方式进行组织,每十人组成一个小组, 每个小组的领头人依然叫做decanus。后来,decanus的管辖范围有所扩大,负责一个教区分 部的牧师负责人也被称为decanus。
等教会创建各种学校后,负责管理一所学校或学院的人也继承了 decanus这个称谓,进 入英语后则演变成了 dean。
cardinal (红衣主教):协助教宗的高级教士
英语单词cardinal在辞典中有两个含义:1、鲜红色,2、主要的。这两个在中文中毫不 相关的含义怎么会聚集在同一个单词上呢?原来,cardinal —词来自拉丁语cardinalis,表示 “主要的,首要的”,由拉丁语cardo (门枢、门铰)衍生而成。在天主教会中,协助教宗 治理教会的高级教士被称为cardinal,中文一般翻译为“枢机”,其中的主教被称为“枢机 主教”。枢机相当于“长老”(senator)。枢机由教宗亲自册封,协助教宗管理教会事务。 当教宗空缺时,也只有他们有权选举下一任教宗。历史上出任枢机者包括平信徒、执事、司铎和主教。然而,1917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规定,枢机候任者必须至少为司铎。教宗若望 二十三世于1962年更规定,凡擢升为枢机者,如果是司铎,应擢升为主教。
由于枢机主教一般都身穿红衣,戴红帽,所以在中文中枢机主教有时候也被称为“红衣 主教”,原本仅表示“枢机”的cardinal —词也因此衍生了“红色”的含义。
bishop (主教):人类灵魂的看护者
基督教中,“主教”称为bishop,该词来自希腊语episkopos,本意为“看守、监督人”, 由epi (over) skopos (看守、守护)组成。episkopos原本并非宗教职务的称谓,而是世俗政府中的一种职位。基督教神职人员以“人类灵魂的看护者”自居,因此便以episkopos作 为高级神职人员的称呼。进入英语后,被英国人掐头去尾,拼写变成了 bisceop,后来又变 成 bishop。
abbot (男修道院院长):阿拉姆语中对僧侣的尊称
英语单词abbot指的是男修道院院长,是这一职位的专门称呼,来自阿拉姆语中的abba, 意思就是“父亲”。阿拉姆语属于闪米特语族,是古代中东的通用语言和波斯帝国的官方语言,基督教《圣经》的《旧约全书》中有一部分就是用阿拉姆语写的,历史传说认为,耶稣也使用阿拉姆语的一种方言。
修道院最早起源于中东,主要分布于巴勒斯坦、叙利亚、小亚,特别是在埃及。由于阿 拉姆语是当时这些区域的通用语言,人们就把修道院中的僧侣尊称为abba (父亲)。随着基 督教在西方的流传,欧洲也出现了修道院。abba这个称呼也随之流传至欧洲。如在希腊版 的《圣经》中,abba演变成了 abbas,在拉丁文中变成了 abbatem,在法语中变成了 abbe, 在英语中有好几个单词来源于此,一个是abbot,主要用于称呼男修道院院长;一个是照搬 法语的abbe,意思不变;一个是abbey,表示修道院,与monastery是近义词,但规模较大; 还有一个是abbess,表示女修道院院长。
(文章来自公众号“语言学人Studio”,微博“@语言学人”,原标题为“词源故事系列5:官衔职位名字由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