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人不吃狗肉是怎么回事(满族人为何不食狗肉)
一只普通的狗,经过一番的匠心加工,衍化出许多新奇的故事,甚至给它带上政治花环。许许多多的人都讲着这样的故事:当年努尔哈赤从明代总兵李成梁家逃出时,骑着大青马,领着大黄狗,一口气跑进芦苇荡里。追兵赶到他附近时,不见努尔哈赤身影,于是就放起大火,企图烧死努尔哈赤。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只见那条大黄狗跑到河中,翻身打滚,用毛带水,然后跑到他的身边,把芦苇浇湿。狗不停地取水,最终扑灭了大火,狗累死了,努尔哈赤得救了。由此引来早期满族人对狗的敬仰。流传下来就是不吃狗肉,不喝狗汤,不穿狗皮。比狗更加特奇的是那匹大青马命运的攀升。由于它救了努尔哈赤的驾,他的儿子皇太极当了皇帝之后,竟然把朝代名称也改称作“大青(清)”了。
其实,这都是讹传。满族先人的“敬狗”之风是与他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狗是当时猎人最好的帮手。几只狗把野猪围起来,野猪最怕掏“后裆”。野猪与狗相斗累了,双方便坐下休息,这时猎人扑上去用扎枪刺,就能捉住野猪。猎人进山离不开狗,当时辽东山区原始森林多,林中很少有道路,人们走路出门很困难,常常会遇到野兽。必须带上几条狗,用来引路和保卫安全。猎人在山上遇到恶兽时,“头狗”先上,其他狗随后跟上。狗有时被恶兽咬伤,也不会松口。在冬季,狗还能拉爬犁,充当劳动力。当时人家居住的院子,一般有三层,外层由狗居住,中层养猪,里层才是人的天下。夜里来了盗贼或恶兽,狗首先叫了起来,咬上去,这时人就可以把贼人或恶兽捉住。狗是人和猪的忠诚卫士。居住在苏子河流域、浑河流域的满族先人,要经常到抚顺马市去“赶集”,马背上驮着药材和兽皮,还要带上一群狗。交易不能当天结束,还要住上几天。现在的抚顺市区北部有“上头冲”、“上二冲”、“下头冲”等地名,便是那时满族先人到马市进行交易的临时住所。“冲”原本是窝棚。人居住的地方要有仓房,贮存货物和食品,同时也要给狗贮存食物。狗的食物大多是厚皮老猪肉之类。厚皮老猪是那时满族先人显富的标志。满族人家擅长养猪,有的猪要养三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其体重长到千八百斤。这种猪有两种用处,一是显富,二是给狗做饲料。
猎人在捕猎时,喜欢猎小野猪,因它肉嫩而香。而且皮薄容易射杀。至于多年老野猪,皮厚力大,不易捕猎。即使猎到老野猪,拿回家来也只能做狗食。为什么要准备如此多的狗食料?因为每个猎家都有较多的狗。由于厚皮老野猪是富有的标志,所以有些村落的名字内涵就含有此意。比如新宾的旺清门的“旺清”,顺城区的“方晓”,都是由厚皮老猪肉译化出来的地名。
早期满族人敬狗之风是深沉的。头狗死了,狗的主人会大哭一场,然后把它埋在向阳之地。
转载自卢然先生抚顺七千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