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顾清俞最后知道真相了么(心居施源的落魄)
作者说:故事里,施源是让我格外心酸的一个人。
小说里给这个角色安排了一个有些匪夷所思的结局,让他意外地继承了一笔遗产,这是出于作者对施源的怜惜,但是在电视剧里是被改掉了,出演这个角色的冯绍峰,他的气质符合作者心中的施源:一个落魄书生的样子。
施源是什么样子的人?我们梳理一下剧中施源的故事:出生于1980年,14岁离开上海去新疆,1998年回到上海,高考时想考复旦,但是差了几分,被一撸到底,父亲说与其上三四流的大学,不如去高职实惠,所以读了上海旅游职业学校,毕业后就做了导游。
按照政策施源是可以回到上海参加高考的,但是他为什么没回来呢?
因为他的奶奶1995年去世,但是叔叔1996年去南非做生意,导致上海家里无人接收,所以他没能回来参加高考,也因为分数原因导致高考落榜,
叔叔是在2009年回国的,做生意有些积蓄就在普陀区买了两室的房子,但是2011年查出肝癌,卖房看病,当年去世了,婶婶和弟弟搬回弄堂居住。
施源的妈妈需要做换肾手术,手术费用需要30万,在病床上的妈妈还在念叨着:你心里一定要清楚,旅行社不是你应该待的地方,你跟窗户外的人是不一样的,你从小到大一直说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千万不能甘于平庸,你要奔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的。
看到这段剧情的时候,我会觉得施源像个妈宝男,已经38岁了,还要被妈妈这么“鼓励”。
展翔调查过施源:中专毕业,无车无房,与父母同住,有两次短暂婚姻,十年前向财务公司借款100万,算上利息现在是150万。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当时是什么原因让他借款100万呢?是因为母亲的病?
施源不是第一次做假离婚的“生意”,之前已经做过两次,他认为自己跟顾清俞之间的差距已经太大了,物是人非,一个天一个地,小时候分开的时候才不过十四岁,二十几年过去了,因为“假离婚”再见,施源觉得很羞愧,所以他拒绝这单生意,也主动删除了顾清俞。
施源的妈妈说如果手术费真的凑不到,就卖掉家里的古董钢琴,施源是会弹钢琴的,他再度弹起小时候弹给顾清俞的曲子,但是邻居突然说话:大半夜弹什么钢琴,还让不让人睡觉。这是很讽刺的一幕,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施源这个角色为什么很难共情?
顾清俞忘不了的施源是十四岁时的一个少年,二十四年过去了,这个人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生活,这些都是说不准的,顾清俞属于发展得特别好的,普通人家的女孩子读书好,选择了一个收入不菲的行业,做出了成绩,这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她的好和施源的不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顾清俞一直有交往男朋友,但是她对白衬衫有执念,对外语和钢琴有要求,这些都是在延续自己少女时期的梦,包括当年那个“不见不散”的约定,也是让她想要买新房子的原因。
顾清俞跟好朋友吐露:他怎么会变成那个样子了?人还是原来那个人,白衬衫,脸也干干净净的,怎么说呢,就感觉他整个人都不再发光了。
好朋友怎么解释的呢?有几个人还能在日复一日的蹉跎岁月中发光的呢?好朋友甚至怀疑这个施源是顾清俞的历任前男友众筹派过来报复她的。
这两个人之间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已经差得太多了,我们当然相信人的本质可能不会变,但几十年的生活已经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我不认为顾清俞和施源还会有什么共同话题。
几个月之后顾清俞从北京出差回来出机场看到的是游客跟施源发生争执,每次见面好像都是看到这么落魄的样子,如果真的有什么旧情难忘,我会认为是顾清俞想做拯救者。
展翔是一个爆发户,用大家的话说,他是顾清俞的忠实粉丝,一直在追求,从来没成功,顾清俞给他的位置就是好朋友,是一个可以出现在自己家丧礼,可以跟自己喝酒聊天的好朋友,展翔花时间去学习英语学习钢琴,是为了迎合顾清俞对伴侣的幻想,如果他们能在一起,可能早就在一起了。
我们看到的施源一直都是无精打采的,眼神黯淡,胡子拉碴,说真的,这是我看见冯绍峰为数不多很“不精神”的角色,不仅有中年人的既视感,而且非常落魄,一看就过得不好,看起来也没有好好做身材管理。
其实人在年少时的样子,跟成年后的样子真的变化会很大,如果顾清俞抱着14岁时的懵懂幻想,在二十几年后还要跟施源有点什么,甚至是结婚,我真的觉得很不可思议。
施源的妈妈始终认为是高考毁了儿子的一生,但其实毁掉施源精气神的是日复一日的生活,他需要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做导游打零工,甚至去做结婚的生意,他都无法还清家中的债务,这才是对他的摧毁。
我倒是希望维持原著让施源得到一笔遗产翻身,如果在有债务的情况下,他跟顾清俞走到一起,这真是太滑稽了。
《心居》原著大家都看过吗?对于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先去看原著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