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下令打开照明灯(蒋介石大开绿灯)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说法:
1974年1月19日,中越在西沙群岛发生海战。
蒋介石在台湾表示:
南越(当时分为南越、北越两个部分)跳梁小丑也想染指南海,娘希匹,如果中共不出兵,我们出兵!
1月22日,我东海舰队三艘舰艇奉命穿越台湾海峡,支援西沙战场。
蒋介石下令国民党军队打开探照灯并协助通过。
毛主席在得知此事后,说:
“蒋先生此人还是有民族大义的。”
这个故事被编进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当中。
其实对于该事件的真实性,一直是有争论的。
不过这个故事虽然有些细节值得推敲,但是在结果方面又有着某种特殊的意义。
一、“故事”背景1973年,由于《巴黎协议》的签订,美国在国际上承认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的法律地位,结束了长达20年之久的越南战争,并撤出在南越的全部美军及同盟军队。
美军撤离时,给南越政府留下了大量美式陆海军装备,其中包括十几艘大型水面作战舰艇,使得南越一度宣称,自己的军事实力可达世界前十。
美军撤离后,面对北越的强大压力,南越急需一个宣泄口来显示自己的实力及地位,缓解国内外各方压力。
于是,1974年1月19日,南越海军的4艘美式大型作战舰艇(总排水量近6000吨)与我国4艘小型舰艇(总排水量1700吨)爆发海战。
我军在实力悬殊下击伤击退敌舰三艘驱逐舰,在准备与最后一艘敌舰同归于尽的关键时刻,由赶来支援的281、282艇(总排水量830吨)将南越10号舰击沉。
20日,我军乘胜追击,将被南越自1956年就强行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银3岛解放。
在南海吃了这么大的亏,南越心有不甘,他们摆出一副报复的姿态,派遣6艘军舰从岘(xiàn)港出发,前往西沙,另外还有两艘驱逐舰正前往岘港增援。
中央军委深知敌我实力悬殊较大,在西沙海战之前,就命令东海舰队所属的505号昆明舰、506号成都舰和508号衡阳舰,3艘导弹护卫舰南下增援。
而故事就是在这3艘导弹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时发生的。
二、穿越台湾海峡东海三舰接到海军通知,从舟山基地出发,火速赶往西沙海域进行增援。
因为在台湾海峡国共曾多次发生海战,以往我方舰队大多是从东海先进入太平洋,绕过台湾岛后,再从巴士海峡进入南海。
此次是为南海舰队增援,时间对于我方来说十分珍贵,如何规划路线,怎么走是头等大事。
这个问题摆在毛主席面前,经过深思熟虑,他对三舰下达了“直接过”的命令,意为东海三舰直接穿过台湾海峡。
21日夜,我东海三舰进入台湾海峡。
“舰队已通过东引岛,一切正常。他们会不会将我们放过东引岛以后,在马祖金门一带伏击我们?”
有人对舰队能顺利通过东引岛海域提出疑问。
南海舰队情报处范树华处长回道:
“蒋军的所有大型战舰都在监控当中,并没有大的调动,而且东引岛、金门、马祖也没有明显的军队活动,应该不会有伏击。”
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我军通过台湾海峡的过程中,对台湾方面的态度是不明确的。
而在此之前,舰队司令张元培将军,也要求情报处详细掌握台湾方面大型舰船的位置,和东引、马祖、金门守军的动向。
中央则指示福建基地严阵以待,时刻准备反击来自台湾方面的袭扰。
而为保证行动隐秘性,3舰通过台湾海峡,实行灯火管制,电报也是只收不发。
由此看来,在这种紧张的时刻,只要是陌生船只靠近,都会引起我军的坚决打击。
因此,说蒋军曾运送补给给我军的传言,大概率是站不住脚的。
大家都知道,台湾海峡的最窄处也有130公里,夜间打开探照灯协助行驶的说法,也有些勉强。
如果说台湾方面得知东海三舰的计划,打开探照灯表明“得知你的行动,但我方没有作战计划”,使得我军可以安全通过,这倒未必不是一种可能。
而事实上,台湾方面确实知道,我军要在21日夜通过台湾海峡。
根据台湾方面的军事档案《金马前线综合情况(74.1.16-1.31)》显示,我军三舰通过台湾海峡的计划,已经被台湾方面探知。
蒋军对此的结论是,该项行动是针对越南,跟台湾无关,对此的应对为:
加强南海备战措施有关,其后续动作注意中。
1974年,南越和台湾方面同属于美国的盟友,在一些分析中,台湾不可能为了西沙问题去得罪南越,间接性得罪美国。
所以蒋介石对于我军跟南越采取的是一种不干涉的态度,无论西沙海战谁胜谁负,对他们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和波及。
这是一种“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思维,但另一方面,“朋友的朋友,可能未必是朋友”。
至于蒋介石是否说出“大陆不出兵,我就出兵”的言论,无从考证,但从结果上看,效果是明了的。
而且蒋介石与毛主席的默契,也是客观存在的。
三、炮击金门的深意当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时,美国就曾建议他放弃金门、马祖,并把台湾交由美国托管,但遭到蒋介石拒绝。
美国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蒋当时还妄图利用金门作为跳板,用以反攻大陆。
二是放弃距厦门仅有10公里的金门,断了蒋反攻大陆的想法,为美国实现“划峡而治”做铺垫。
所以,蒋介石明确表示反对。
由于台湾和美国在1954年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因为蒋没有放弃金门,所以,一旦金门有事,美国必须根据条约来协助台湾,但他们又不想跟大陆发生直接冲突。
当时,蒋介石面临着美国方面的巨大压力,甚至还准备了推翻“不听话”的蒋介石的计划。
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亲自来到台湾,对蒋介石表示:
如果不从金门、马祖撤军,那美国将减少对台湾的援助。
蒋此时的压力可想而知。
可他一旦从金门撤军,达成美国人的阴谋,就将变成分裂中国的千古罪人。
1958年8月11日,美国国务院公布了一项不承认我政府的备忘录。
对于他们的挑衅,中共中央在8月17日通过了毛主席的提议,炮击金门。
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对金门长达两个多月的炮击。
据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主席对此的说法是:
“炮击金门不是为了解放金门,而是为了给蒋介石一个借口,抵抗来自美国方面的压力。”
果然,蒋介石在得知解放军炮击金门的消息后,连声高呼:
“好!好!好!”
面对美国施加的巨大压力,蒋介石因炮击金门这个“神助攻”,果断增兵金门。
随后,台湾“外交部”在蒋的授意下首先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固守金门、马祖,并拒绝了美国关于海峡中立化的建议。
9月,蒋介石公开发表谈话,表示解放军炮击金门,是进攻台湾的前奏:
“台湾方面必将坚守金门、马祖,哪怕只有国民党孤军战斗(即使美军不支援),也绝不退缩。”
他的做法引来美国的强烈不满,他们对蒋的态度也日渐强硬,甚至呵斥。
蒋介石倒是难得的强硬,他在10月9日发表的“双十文告”,与15日答《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问时,接连表示:
将固守金马,美国“托管”台湾的建议是“空洞和愚蠢”的,申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无可争议。
10月25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国防部再告台湾同胞书》,与蒋介石遥呼相应。
文中表示:
...... 美国的政治掮客杜勒斯,爱管闲事......命令中国人做这样,做那样,损害中国人的利益,适合美国人的利益。就是说,第一步,孤立台湾;第二步,托管台湾......
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使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小岛屿上的军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包括粮食、蔬菜、食油、燃料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你们长期固守。如有不足,只要你们开口,我们可以供应。......
逢单日,你们的船只、飞机不要来。逢单日我们也不一定打炮,但是你们不要来,以免受到可能的损失。
我们希望你们加强团结,以便一致对外......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美国人强迫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全中国人民,包括你们和海外侨胞在内,是绝对不容许实现的。
由此看来,炮击金门,是国共两党共同抗击美帝妄图分裂中国的有力反击。
毛主席的精准判断,缓解了蒋介石的压力,两人的默契让美国的阴谋化为泡影。
西沙海战时,毛主席让东海三舰从台湾海峡“直接过”,以及蒋介石“密切监视(而不打)”,可谓是两人的又一次默契。
南越妄图占领西沙,侵犯我们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蒋看来,这是不能容忍的,他不方便直接反击,但不妨碍他大开方便之门,让我东海三舰顺利通过台湾海峡。
所以毛主席才说“蒋先生还是讲民族大义的”。
而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对于“和平统一”也是有认同的,曾发生过的3次密谈,以期望形成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
四、建国后的国共三次和谈1、章士钊与宋宜山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关系日渐缓和,新中国的战略也转移到国内的经济发展上来。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在台湾的问题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采用武力伺机解放台湾,与和平谈判实现统一相结合的方针,毛主席也提出“和为贵”的对台方略。
为此,曾参加过1949年北平和谈的南京政府代表章士钊,主动向周恩来总理请缨。
请求中央批准他去香港联络国民党的故交,进而联系在台湾的蒋介石,实现国共合作,争取和平统一。
为此,中央特地写了一封信由章士钊转交蒋介石。
信中提出了四条办法,以实现两岸统一:
①、除外交外,台湾人事军事等皆由蒋介石管理。
②、中央可拨款加强对台湾的基础建设。
③、尊重蒋对台湾的改革,但可从缓,与各方协商为好。
④、双方不要做破坏国共合作的事情。
1956年春,章士钊携中央信件到达香港,见到了国民党方面在香港工作的许孝炎先生。
许孝炎了解他的来意后,当即返回台湾,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的信件。
他将信件反复看了几遍,沉默不语。
1957年,蒋介石突然召回在香港的许孝炎,两人经过长时间的密谈,决定由宋宜山到大陆先行探路。
宋宜山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宋希濂的哥哥,也是蒋介石的学生。
派他回去,一是蒋对其的信任,二是用回大陆探望被我军俘虏的弟弟的名义,以免引起大的波动和社会反应。
1957年4月,周总理在北京东兴楼接见了宋宜山。
宋宜山对回大陆目的直言不讳,就是想看看大陆的态度。
周总理也是做出的明确的表示:
“我们都是一家人嘛!抗战胜利后在重庆谈判时,蒋先生就说,大革命时代,国共两党的同志们曾在一个屋里开会,共一个大锅吃饭。希望我们还会在一起合作。”
在周总理的安排下,由统战部长李维汉与宋宜山进行具体事务的对接,李维汉提出了四条基本意见:
①、两党可通过平等对话实现和平统一
②、台湾可以在蒋的管理下实现高度自治
③、中央不派人参与管理台湾,而台湾方面可派员参与中央领导
④、美势力必须撤出台湾
宋宜山回到台湾后,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长达一万五千余字的报告,他对大陆毫不吝啬的赞扬,引起了蒋的不满与戒心,加之大陆当时正在开展反右斗争,使得国共和谈的事情就此搁浅。
2、曹聚仁穿针引线
曹聚仁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记者、作家,与鲁迅先生相交莫逆。
在《鲁迅全集》中便收录了鲁迅先生致曹聚仁先生的二十五封半的信件,而且他与国共双方的高层都有着良好的关系。
1957年7月,曹聚仁从香港回到大陆,周恩来与陈毅等中共高层在颐和园为其接风。
席间,周总理对其表示:
“我们对台湾绝不是招降,而是彼此商谈,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
10月3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曹聚仁时,说:
“你这次回来,可以多看看,到处走走,看我们这里还存在什么问题。”
同时,他也肯定了蒋介石在某些历史时期起到的作用,表达了国共再次合作的心愿。
曹聚仁回到香港后,向蒋介石做出汇报,他对此没有做出指示,只是让曹聚仁第二次到大陆,去浙江奉化看看蒋氏祖坟。
曹聚仁结束第二次大陆之行,随即将奉化之行的照片和详细情况致信蒋介石,同时寄去的还有一封关于国共再次合作意见的信件,但并没有得到蒋的明确回复。
就这样,国共合作的事情便拖了下来,直到1965年国民党的二号人物李宗仁返回大陆,让蒋氏父子再次行动了起来。
曹聚仁得知蒋经国会择期到香港,与其商谈国共再次合作的事情后,他立即起身抵京,与中共方面进行沟通,明确了中央对于此事的态度后,便返回香港,等待蒋经国。
不久之后,蒋经国来到香港,他亲自将曹聚仁接到台湾蒋介石的官邸,开启了一次秘密会谈。
经过这次会谈,双方达成了六项共识,主要内容为:
①、蒋介石率旧部回大陆定居,仍然担任国民党总裁。将庐山地区作为国民党的办公和居住场所。
②、由蒋经国任台湾省主席,台湾的军事外交由大陆中央统一管辖。台湾方面除土地政策(耕者有其田)外,其他政令由台湾方面负责,保持二十年不变,期满后再行协商。
③、台湾方面不在接受美国的任何援助,所缺款项由大陆划拨。
④、台湾海空军并入大陆,陆军缩减为四个师,一个驻守厦门、金门。其余三个驻守台湾。
⑤、金门、厦门合为一个市,作为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缓冲和联络地区。由驻守的一个师的师长担任市长,该师长由台湾提名,北京认可。
⑥、台湾原有官员待遇不变,人民生活水平只能提高。
这六项共识由曹聚仁带回了北京,并在中共中央的常委会上进行了讨论,毛主席也表示对这六项共识的基本同意。
而就在国共再次达成合作,祖国即将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时刻,美国又横加阻拦,加之后来大陆动荡年代的开始,让此次和谈再一次的搁浅。
3、出师未捷
时间来到70年代初,中国返回联合国,尤其是中美关系复苏的大环境下,台湾的地位愈发尴尬了。
于是,国共和谈再一次提上了日程。
由于曹聚仁先生在1972年已经辞世,所以90岁高龄、因为骨折还在用轮椅代步的章士钊老先生再度请缨,居中联络。
经毛主席批准,1973年5月,章士钊离京赴港再次担任联络员,周总理亲自到机场为其送行。
章士钊先生到达香港后,频繁出席各种活动,只因他年事已高,加之水土不服等原因,一病不起,并于7月1日与世长辞。
章士钊出师未捷,给国共双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后来,蒋介石派出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赶赴香港,促成和谈。
陈立夫首先通过秘密渠道向毛主席发起访问台湾的邀请,同时,在香港报纸上发表了题为《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明确表示欢迎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
毛主席在得知此事后,也非常高兴,但当时他与周总理的身体都不是很好,便准备由邓小平负责此事。
又是一个关系到和谈是否成功的重要时刻,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去世了,让国共的第三次和谈也就此结束了。
此后,陈立夫一直在为两岸统一奔走,1992年首批大陆记者访台时,98岁高龄的他明确说道:
“只要两岸人民需要我,我就会去大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盛,人民安乐。”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曹聚仁”、“章士钊”、“陈立夫”,在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做着自己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实现这些和平使者的心愿。
结语毛主席和蒋介石虽然是对手,但对于民族大义,两个人是一致的。
无论是炮击金门还是秘密和谈或是西沙海战,都显示出了二人极高的政治默契,而建立这种默契的基础,便是“维护国家统一完整”。
所以主席说“蒋先生是有民族大义的”,也曾说过“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的好,他在一个中国的问题上是毫不含糊的”。
三次和谈虽然都没有成功,但毛主席和蒋介石及两岸同胞、海外侨胞们,希望和平统一的愿望,是强烈而真实的: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作为炎黄子孙必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