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游牧民族为什么不敢进入中原(辽金元清蛮夷)

华夏有幸,占据了东亚大陆最广袤和富饶的土地,这片大地水土丰美,四季分明,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华夏人在这片大地上创造了稳固而繁荣的农耕文明。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华夏以北的极寒之地,各类游牧民族层出不穷,华夏璀璨的文明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吸引了一代代草原人的飞蛾扑火。

我们发现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之间的争夺以唐朝为分界线,面对中原,唐朝以前游牧民族以劫掠为主,而唐朝以后的游牧民族则以占领和奴隶为主。

十世纪后,游牧民族突然崛起,辽金元清如走马灯般密集地踏入华夏历史,而引发这一切的原因在哪究竟在哪?辽金元清的入侵和当年的五胡乱华又有什么区别?

渗透王朝与征服王朝

中国历史上有两段遭遇游牧民族大规模侵占的历史,第一段是五胡乱华的南北朝,第二段则是十世纪后的辽金元清,但这两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变化的。

前者我更愿意称之为“渗透王朝”,他源于中原王朝经历了从汉末之乱到三分归晋的过程中人口的锐减,中央政权为充实人口主动的“招抚五胡”。据统计这一时期招抚到中原的游牧民族匈奴70万,羌人80万,氐人100万,鲜卑250万。

近代游牧民族为什么不敢进入中原(辽金元清蛮夷)(1)

随后由于西晋政治快速腐化与八王之乱的袭扰,汉族人口及繁华度快速下降,在北方胡人数量上甚至开始呈现多于汉人的状态,而“五胡乱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这个阶段胡人不是打进中原,而是用了数十年慢慢渗入中原的。同时胡人在军事、人口多方位超越汉人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了主动拥抱汉化。他们以正统自居,视其发源地上的胡人为蛮夷,视南方东晋为岛夷。

因此五胡乱华是一种渗透式的王朝,而十世纪后的游牧民族入侵则是在人口、经济、文化全方位落后的情况下,依靠武力面对中原的征服。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近代游牧民族为什么不敢进入中原(辽金元清蛮夷)(2)

游牧民族渗透王朝的建立有着多方位的历史偶然性,因此历史上仅此一段,但后者的征服王朝却在十世纪后屡次上演,其中原因何在?

东方大发展

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汉族文明的政治核心慢慢从西部关中迁徙到繁华的东部,汉人放弃了西部的群山险阻,选择拥抱经济更发达的东部地区。这给了游牧民族针对汉人首都实施“斩首行动”的空间。

中国地形西高东低,西方山峦叠嶂,险阻重重,而东方茫茫平原几乎无险可守。

华夏文明经历了一段由西往东的发展过程,秦汉、隋唐都是以西部为政治中心的王朝,而自唐以后中原文明的首都都建立在东方,华夏经济重心全方位东移。

中原文明在中西部为政治核心的阶段,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南侵路线一般是大同到阴山一线,也就是山西和河套地区。小规模南侵则是从幽州和河西走廊方向。

近代游牧民族为什么不敢进入中原(辽金元清蛮夷)(3)

这是因为那个阶段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蒙古高原,他们的王庭普遍设置在现在蒙古的乌兰巴托附近,从那里出发大军走山西-河套方向是最方便的。同时一旦占据了山西北部的大同盆地或者阴山南麓的河套平原后,游牧民族将获得绝佳的南侵策源地。

我们可以从地图中清晰的看到,从山西或河套到达位于关中或洛阳的中原文明核心区一路山崇山阻隔,游牧民族要策动征服式的战争战线将拉到极长。

这就是唐以前游牧民族对中原文明的威胁基本在劫掠层面的核心原因。但伴随着中原经济发展的东西不平衡逐步加大,中原文明只能逐渐放弃落后的西部,将统治中心东移,首都通常在开封、南京、北京。

在天然险阻更少的东方,中原文明注定要承受游牧民族更猛烈的攻击。

东北开发

伴随着中原文明东移的脚步,游牧民族的劫掠重心也顺势东移,从蒙古高原逐渐开始越过大兴安岭进入东北地区,在这里游牧民族发现了属于他们的宝地。

现代的东三省三江平原黑土肥沃,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但在遥远的古代东北是一片充满沼泽、冻土的极寒之地。

依托蒙古高原的大草原,游牧民族获得极大的发展,人口激增,匈奴、突厥等盛极一时的大部族人口百万,而东北地区受西伯利亚的寒流和西北太平洋气流双重影响,属于湿冷型气候,气候条件更加恶劣。

同时东北多雨,气候湿润且沼泽遍地,湿冷的气候在东北大地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冻土,我们熟知的黑土地就埋葬在冻土层之下。现代开荒东北是在拖拉机等现代化机械的帮助下才犁开冻土得以实现的。

近代游牧民族为什么不敢进入中原(辽金元清蛮夷)(4)

在古代的东北相比蒙古高原是一片更冷、土地坚硬不利农耕又不利放牧的落后地区,只有蒙古高原上角逐的失败者,才会被驱逐到此。

东汉末年,统一河北之后的曹操为追踪袁氏余孽,冒雨孤军深入穿越卢龙塞攻击盘踞于东北柳城的乌桓,而当时的卢龙塞在后世是燕山险阻喜峰口,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个时代中原文明在东北方向的经营是不出山海关的。

但是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就设定了营州都督管理东北,而当时的营州就是曹操当年平定乌桓的柳城,现在的辽宁朝阳市,在这个阶段唐朝对东北的经营已经走出了山海关,到了锦州一线。

近代游牧民族为什么不敢进入中原(辽金元清蛮夷)(5)

从这些蛛丝马迹我们能发现此时的东北气候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辽河平原已经获得了中原农耕文明的青睐,东北之地不再是游牧民族都嫌弃的蛮荒之地了。

而一旦中原王朝失去营州,东北的少数民族就可以占据整个辽河平原,在这里他们不需要逐水草而居,从而具备建立稳固政权的可能性。

东北的崛起伴随着中原文明重心的东移,游牧民族南侵的方向也同步产生了战略性的东移,一条从东北穿越燕山山脉的南侵路线开始逐渐浮现。

华夏文明经济、政治重心东移和东北的发展,导致游牧民族入侵汉族统治中心更加简单和直接,这是辽金元清密集性崛起的外因,而内因则是游牧民族本身的进步,这种进步大体可换分三个阶段:

一,国家意识觉醒

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明有着很多天然的隔阂,双方族群伦理价值观都有着种种的不同,这决定了两个民族难以交融,除非汉人胡化或者胡人汉化。

北方少数民族千百年来都是以部落统治为核心,在部落统治下,汉族虽亦有叛徒或者投降者,但汉族的精英阶层却没有大规模的投效行为。

而建立封建国家的游牧民族则大不同了,这意味着游牧民族放弃胡化,采取了中原的统治制度。这种意识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有过深度的觉醒,但那是在游牧民族已经渗入中原,成为实际统治者之后。

近代游牧民族为什么不敢进入中原(辽金元清蛮夷)(6)

实际上南北朝后,在茫茫大草原中北方少数民族还是只有王庭,没有首都,更没有国家的概念,这源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性,同时也取决于草场的零散分布导致的游牧民族人口分散。

而契丹人在建国这件事情上开了历史之先河,辽金元清四朝各有一位奠基者,但我认为耶律阿保机是他们中政治上最成熟的,他不仅建立了国家,形成了完善的统治制度,还发明契丹文字。

而形成国家制度的契丹政权开始对汉人精英阶层有了吸引力,在吞并幽云十六州后,大量汉人进入契丹中枢效命,其中玉田韩式和昌平刘氏都是官至宰辅。

当然,耶律阿保机的这些成就也是有其偶然性的,历史中任何一个游牧民族在距离中原如此近的地方称帝都会面临中原王朝疯狂的打击,从而在战争中族群力量被削弱,最后被其他民族吞并。

而耶律阿保机所处的时代正逢唐末五代乱世,中原自顾无暇之下,契丹人获得了宝贵时间来壮大自己。

部落制的游牧民族在继承这一环节常伴随着血腥的争夺,盛极一时的匈奴、突厥的没落无不始于其血腥的继承人更迭,因此汉族对待强大游牧民族采取的和亲制度,其实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缓兵之计”,熬到游牧民族因为内乱而衰败。

近代游牧民族为什么不敢进入中原(辽金元清蛮夷)(7)

但契丹建立国家后就不同了,虽然依然有种种继承纠纷,但往往是政治层面的,并不会引发整个族群的大规模内战。契丹的建国给了所有游牧民族一个榜样,唤醒了野蛮人的国家思想,草原人不再是过了今天不想明天的族群,他们有了统一的凝聚力和对万世江山的渴望。

二,入主中原

契丹唤醒了游牧民族的国家意识,并通过国家的建立,壮大了实力,更是趁中原乱战的机会占据了幽云十六州。

但建立国家的契丹人也必须接受国家制度的反噬,这些草原的娇子在国家的凝聚下,不再逐水草而居,他们开始渴望安定,开始厌恶战争,他们也开始萌生了阶层和家族。

这些让契丹的战斗力持续的下降,而战斗力持续下降的辽人遇上了刚刚一统的北宋,他们虽能屡胜北宋,但并不具备征服北宋的能力和野心。

近代游牧民族为什么不敢进入中原(辽金元清蛮夷)(8)

这时女真人崛起了,他们取代辽国建立了金国,而这一切仅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他们的黄金一代仍然充满狼性,充满对战争和掠夺的渴望。

于是女真人完成了游牧民族的第二个关键阶段——入主中原。

他们在广袤的中原地区建立了统治制度,并开始任用汉人为官,金国其实已经在事实上具备了统治整个中原文明的政治制度。

但是他们也撞上了和辽国同样的问题,在安定的社会制度下快速丧失狼性,而这让南宋又在江南安稳了百余年。

三、大一统

金人已具备统治整个中原的能力,但军事上始终差一口气,中国陷入南北僵局中,按照金代辽的历史来看,只需要再出现一支具备狼性的民族就能完成灭金灭宋。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但这只民族的崛起我认为有一定的偶然性,这个偶然性取决于一个人——成吉思汗。

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靠一己之力打破历史车轮滚动方向的人物,成吉思汗就是这样的人。辽、金的崛起,我们总能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寻找他的必然性。

按道理辽金的崛起,意味着东北取代蒙古高原成为高等级游牧文明的发源地,因为东北的大发展,让这片土地存在建国的基础。

近代游牧民族为什么不敢进入中原(辽金元清蛮夷)(9)

但成吉思汗偏偏就是从蒙古高原崛起,以落后的部落制征服了先进的封建制。而且在南侵方向上还选择了一条最难的道路,成吉思汗攻陷金中都(北京),并不按照传统从东北进军,而是从大同盆地杀入河北,攻陷中都(北京)。

成吉思汗的崛起颇有一力降十会的感觉,当力量到极限时,历史的规律,自然的法则仿佛都失去了约束力。然而此时的成吉思汗却没有继续针对金国发动战争,而是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西方,开始了他的西征大业。

相比史书记载成吉思汗西征是为了报复截杀蒙古商人的花剌子模人,我更愿意相信成吉思汗对于进军中原有些迟疑,他担心他的部族也会向辽人与金人一般沉醉在中原花花世界中。

成吉思汗这样的人物属于天选之子,是不可复制的,因此蒙元在华夏的真正全方位高潮还是忽必烈即位后,在他建立了属于蒙元的封建制度后,蒙古人才彻底在中原站稳了脚跟,并着手灭金灭宋。

近代游牧民族为什么不敢进入中原(辽金元清蛮夷)(10)

在这个过程中忽必烈充分学习了金辽对汉人的统治方针,他任用汉官积极汉化,灭宋主将张弘范就是金国汉人,而南宋降将刘整在这个过程中也出力甚多,

蒙元终于还是在忽必烈手中完成了华夏第一个游牧民族的大一统,蒙元的大一统其历史意义甚至与秦大一统可以并列,都属于开创历史之先河。

当然结局也如秦一般,草草收场,因为开创历史的朝代因为缺少前人立国执政的参考蓝本,总会陷入到种种问题之中。而蒙元崩溃最核心的原因则是在汉化道路上的摇摆,最后导致其既失去了草原人的狼性,又失去了中原人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