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画的变化规则(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和笔画)

今天发布汉印作业的第110方,就是这方具有强烈代表意义的:

笔画的变化规则(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和笔画)(1)

(汉印:汉丁零仟长)

今天的这方:汉丁零仟长,是典型的新莽官印,大小为宽2.3厘米,高2.2厘米(较西汉官印略小一点点)。

我们已经刻了几方新莽官印了,前100方里的几方六字印和上一方作业均是同时期印。新莽官印的形制大抵依随西汉(汉武帝)以来的制度,正方形,边长 2.3厘米,厚度约 0.8厘米,官高者用龟纽,中下级官吏用鼻纽。纽孔跨度一般为 1.5厘米,纽边厚度约2~3毫米,习称瓦纽,纽式形态与西汉中后期印无大差别。其实是某些西汉匠人沿用下来的纽式特征

前面讲过,新莽官印印文内容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镌有新莽政权行用的大量特殊官名,如纳言、奋武、附城、理军、宰、徒丞、马丞、空丞等;特殊官号,如大师公、扶恩侯、褒冲子、厌难、讨秽、右关、立国等;另处还有特殊称谓,如汉氏、睦、则等;还有特殊地名及宫室名,如文德、敦德、滇蛮、西海、槐治、张乡、干昌、义沟、上符、章符、永武、弘睦、常乐室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莽时期的官印赠给少数民族的官印首字均镌“新”,而不再镌“汉”。

这方印中的“丁”字明显粗于其他字的笔画,汉印里有很多这种典型的粗细变化,在前100方汉印作业里已经有这样的例子,比如“太医丞印”:

笔画的变化规则(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和笔画)(2)

(汉印:太医丞印)

其中“医”字变细处理与本印的丁字的变粗处理,原理相同,即在同样的“均分印面”的位置中使全印轻重和谐。与此相似的粗细变化,还发生在一方印中的同一个字中,比如:

笔画的变化规则(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和笔画)(3)

(汉印:九原丞印)

“原”字中粗细对比强烈,中间三点虽然细,但姿态又不一样,使全印动感十足,因此,一方印的笔画粗细变化,既有保持印面和谐的因素,也有促进变化、活跃印面的作用。

2、并笔处理

这方印还有一个特别的处理,即“汉”字水旁的两处并笔。

笔画的变化规则(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和笔画)(4)

(并笔)

因为在“丁”字处做了加粗处理,因此显得格外的粗硕,如果没有其他处理,这一画就会显得格外的突兀,妙就妙在,这方印中的汉字水旁做了两处并笔处理,当然,这两处并笔处理,除了打破竖画的排叠板滞之外,还在粗细上对“丁”字做了合理的呼应,亦使布白上给人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实际创作中,在出现大量的同方向长笔画排叠时,很多印要以并笔处理以打破板滞,但实际情况是,合理的并笔还有其他更丰富的作用。

注意这两个临摹重点,这方印就可以临好。

(【老李刻堂】之220,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