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相对应的诗句(如果元宵诗词有段位)
#天南地北大拜年#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时,每年元宵节晚上,东都洛阳城都要大放花灯庆祝佳节,夜晚也会临时取消宵禁,给花灯汇演打开绿色通道。观赏花灯盛况的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城市中心,那一刻的洛阳是花灯的世界,是花灯的海洋。
节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身份认同,剥离了人与人之间的身份标签隔阂。
这一夜,无论是豪门贵族还是普通市民,都会汇聚到狂欢的人群中来,这一夜的元宵盛况注定是难忘的,因为整座城市都为元宵节开了绿灯,这一夜,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不夜城。
武则天让数百名文人赋诗记录这一夜的盛景,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的诗歌脱颖而出,而苏味道诗中的开篇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为绝唱”最令人难忘,他的这首诗描绘的正是神龙元年(705年)元宵夜晚在洛阳观灯的壮观景象。
又是一年元宵至,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之为 “宵”,所以称之为元宵节。在元宵节里,赏花灯、猜灯谜、花灯夜游这些活动是节日标配。
由于元宵节是立春之后的第一个满月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自古以来就有上元、元夕等诸多美好的称谓,人们用挂灯、打灯、观灯的方式来庆祝元宵节,其实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汉代,汉明帝为了宣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并且被很好地传承了下来。所以每到正月十五,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用闹花灯的形式庆祝节日,而花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元宵节最显著的特征。
闹花灯的习俗兴盛于隋唐。到了唐代,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花灯花样繁多,唐代的经济十分发达,出现了大量装饰性质的灯具,如枝灯、灯树、灯笼、灯楼、走马灯等。
其中枝灯是在前代枝型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匠人们根据树的形状来制造灯架,最后依托枝干形成分枝。当夜幕降临,枝灯火树银花,花灯灯光璀璨,流光溢彩,极为壮观,元宵节已经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重要节日。
尤其是在天宝年间,官方发布声明,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日元宵节期间“开坊市燃灯,永为常式”,意思就是说在元宵节期间可以燃灯而且还取消了宵禁。于是,长安城的元宵节夜晚成为了火树银花、灯火通明的不夜城,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的夜晚被流光溢彩浸润着,并跳跃着欢快的音符。
《开元天宝遗事》中就生动记载了唐代长安城的元宵盛况:“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树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
对于唐代都城长安元宵夜的盛况,史料中也有相关记载,唐睿宗在上元夜亲自制作灯轮,市民点燃五万盏灯,举国同庆,欢度佳节。
而唐玄宗时的观灯规模超过了前代,他登上勤政楼观赏花灯,还亲自编排音乐舞蹈,几千人参加《踏歌》舞蹈,人们载歌载舞,连续三天,盛况空前,乐舞《霓裳羽衣曲》就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应运而生。
后来,这首《霓裳羽衣曲》成为了唐代舞蹈中的经典曲目,每逢宫廷盛会,霓裳羽衣曲都会惊鸿出场。自唐玄宗之后,每逢元宵节,长安街头上的灯树、灯楼花样翻新、百戏节目也推陈出新,标新立异。
唐代有很多描写长安城元宵节灯光的诗歌,如卢照邻《十五夜观灯》一诗中的“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李商隐《楚宫》一诗中的“如何一柱观,不碍九枝灯”等,这些诗歌描绘了元宵节欢乐的节日气氛,透过诗歌也让人们看到了长安夜晚的繁荣。
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的急速发展使元宵节的狂欢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绚烂夺目的背景。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城市的发展让元宵节的灯火呈现出比以往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宋代笔记《春明退朝录》记载:本朝太宗时,三元不禁夜,上元御乾元门,中元、下元御东华门,后罢中元、下元二节,而初元游观之盛,冠于前代。
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对汴梁城的元宵节盛景如是写道:自灯山至玄德门楼横大街,约百余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
唐宋两代,是诗词璀璨夺目的时代,对于盛况空前的元宵节,诗人们不仅会到赏花灯的行列中去,而且他们会用飞扬的才情为元宵节的氛围助力,妥妥的元宵氛围组。
唐诗与宋词并蒂花开,宋代元宵词不但数量可观,而且富有特色,可以说是千种风情,万般滋味。元宵节是两宋最为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作为最繁华热闹的法定节日,元宵节自然就与方兴未艾的宋词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元宵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宋代元宵词兴盛并大放异彩的一个根本原因,试看:柳永笔下元宵节是“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这是汴梁城的繁华盛景;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词人在元宵夜的寻寻觅觅与怦然心动;李清照笔下的元宵节是“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那是词人对往昔美好与浪漫无尽怀念。
但是说到宋词中的元宵节,没有哪一首比“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能打动人心,元宵夜晚有多么浪漫,这首词就有多么唯美。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生查子·元夕》一词,单看词牌名就知道这是一首元宵词,描写的正是元宵佳节的景象,抒发的却是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词作用语通俗浅白,情态深婉动人,风味隽永,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词人运用自然而有力的今昔对比,传达出词人幽怨抑郁的感情,是宋代婉约词中的精品佳作。
关于《生查子·元夕》的作者,文学史上有两种互相争论的意见:一说是欧阳修作,一说是朱淑真作。明代杨慎认为《生查子·元夕》的作者是朱淑真,他这一说法对当时和后世很有影响。此外,明末藏书家毛晋也认为此词为朱淑真所作。
而认为此词出于欧阳修之手的则有清代的王士禛、况周颐等人。另外,清代参与编修《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也认为此词的作者是欧阳修,并驳斥了这首词为朱淑真所作的说法。
总之,《生查子·元夕》词,欧阳修的《庐陵集》和朱淑真的《断肠集》都有收录。关于此词究竟属欧阳修还是朱淑真作,自明朝以来就有争论。直至现代,争论仍在继续,双方各执一词,但都无法拿出确凿的证据。但主流观点还是倾向于欧阳修所作。
尽管人们对《生查子·元夕》这首词的作者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它是一首非常精美的词作,词中那种朦胧的美和唯美的意境,千百年来,一直浸润着读者的心灵。
有的网友甚至认为,如果元宵词也有段位的话,那么这首元宵词一定是王者。《生查子·元夕》原词如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词中小标题“元夕”,指的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元宵节的灯会自唐代就已经成为了风俗。元宵节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是恋爱中的情侣约会的好时机。
这首《生查子·元夕》所选取的场景就是元宵灯节的晚上,词作通过对去年元宵节往事的回忆,写出物是人非之感。全词语言通俗,浅显易懂,自然流畅。词作内容情事一目了然,但词作构思巧妙,又很有新意,这集中表现在词的排篇布局上。
开篇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是女子回忆去年和情人的美好约会,这两句也点明了时间,也点明了地点。词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了一个温馨而浪漫的夜晚,为接下来情侣的出场做好了情境的渲染和铺垫。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大意是说,在元宵节的夜晚,月亮徐徐升起,皎洁的月亮就好像挂在柳树梢上一样,如水的月光洒在地上,与情人相约在黄昏,共叙衷肠。元宵节的夜晚,是一派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灯火通明的景象,此时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为情侣的约会营造出浪漫的气息和氛围。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妩媚多姿的柳梢映衬下,如水的明月显得那样善解人意,那样温馨浪漫。这月光如水的浪漫之夜,这温润动人的良辰美景,怎么能叫人辜负呢?
在宋代,闺中女子一向禁止外游,只有在金吾不禁、玉漏不催的元宵夜,青年男女借此良机,结伴观灯,自由相会。因此,宋代的元宵节充满了爱情的味道,充满了欢情和浪漫色彩简直就是那时的情人节。
这不仅是一个流动着光和彩的迷人夜晚,也是一个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夜晚。和心爱的人一起观看花灯,徜徉在热闹的都市,流连在花灯前,往返于灯火阑珊处,这注定是一个难忘的迷人的夜晚。到了夜深的时候,他们在光与影的见证下谈情说爱、卿卿我我。
灯光、月光、柳梢似乎都成了爱情的见证。在花灯前,在月光下,她终于见到了他,她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看到了他;而他也看到了灯火阑珊处的她。他们双向奔赴,他们执子之手,他们共赏花灯,他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夜晚。
词作没有交代他们在说些什么,我们也没有必要去猜想他们在说什么,在这月光如水的美好夜晚,与心上人共叙衷肠,共诉相思,就已经足够了。
在灯光阑珊的元宵节夜晚,在月光与灯光见证下的情侣约会,是甜蜜的,是温馨的,也是浪漫。词人只用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就将情侣在元宵夜约会的无尽浪漫和旖旎传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词作上阕,短短四句,却是人与景交融、情与景交融,词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美好的意境。尤其是上阕最后一句,浪漫的词意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遐想和无尽的回味。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匆匆,很快成为记忆。如果说上片是回忆去年元宵节的话。下阕就是在写今年的元宵节了,词人笔锋一转,把词中人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二句,又点明了今年元宵节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还是那么皎洁,灯火还是那么绚丽。今年的元宵节和去年的元宵节是一模一样的,而那个去年相约黄昏后的人呢?结尾两句,既是词作的主旨所在,也是词中人情感的宣泄抒情。
追忆似水年华。去年相约的那个人今年不在了,在茫茫人海中,在元宵节的夜晚里,词中人苦苦地寻觅,可是依然不见她的踪影。词中人心情沮丧,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自己的衣襟。“不见去年人”一句已经将寻寻觅觅,不见情人踪影的伤感包含了进去,“泪满春衫袖”就进一步形象化了这种伤感。
下阕在今昔元宵节夜晚的对比中,将物是人非的伤感和惆怅抒发了出来。今年元宵夜的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光与灯光辉映的夜晚将词中人的伤感进一步烘托出来,对比愈加明显。
《生查子·元夕》上阕写去年,下阕写今年,元夜、灯光、月亮、人等字面互相关照。上阕会与下阕文义并列,但词意稍有变化,这种文义循序递进、回旋往复的音节对于简朴的歌词而言,有增强表情达意的抒情功能。
《生查子·元夕》上阕中月光、灯光、柳梢都成了这一对情侣爱情的见证;而下阕中相同的景物,相同的环境则成了词中人形单影只的见证,尤其是“泪满春衫袖”一句中的满字,将物是人非与旧情难续的伤感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元宵夜晚有多么浪漫有多么柔情,这首词就有多么唯美多么动人。最后, 小话诗词恭祝各位元宵节快乐,在这月上柳梢头的浪漫如水的夜晚,与有情人共度良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