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规划图,雄安新区详细规划范围图(星光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中科院院士、“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首席专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日前接受《新华日报·科技周刊》采访,他提出了雄安起步区“一方城”的整体构思,并亲自“操刀”设计图。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避免“千城一面”的规划误区?城市科学发展应当注重哪些设计理念?山川定位、方正形制、中轴对称,街巷里坊……这些带有中华传统营城理念的精华,被应用在雄安新区的规划蓝图中,方城之内,是典型的人性化密路网组织方式;方城之外,是因地制宜的平原洼地生态苑囿。“城市规划应当遵循规律,讲究因地制宜,我们提倡理性的设计,自然而然的方案,而不是一味贪求创意和刻意的好看。”段进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提出。
阳光玻璃房各地走俏,“网红设计”也会带来城市病
技术变革的时代,用科技手段实现设计构想,已不是难事,然而一哄而上的复制“热门设计”,却让城市规划陷入新的困境中。“比如阳光玻璃房,有段时间很受热捧,于是迅速在各地兴起,设计者却没有考虑到这种建筑与城市的‘适宜性’。”段进向记者谈及一个现象:当下,我们过于追求新技术,却忽略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度,忽略了规划与人文保护的契合度,忽略城市中人的生活习惯、生活品质。以云南为例,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民宿客栈多用的玻璃房,追求“网红经济”,却没有注意到如何防眩光和节能,如何避免强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如果不是根据区域自身的自然气候、地形风貌,传统文化来做规划,很容易造成建筑风格怪异,或千城一面的“城市病”。“如果城市设计中只谈技术,不兼顾城市自然环境,没有文化表达,那么各地都会‘长出’类似的‘大玻璃盒子’,建筑中的历史文化将无迹可循。”段进说,在教学过程中,他常会拿出当前一些省会城市的建筑照片,让学生们猜地方,很少有人猜出来;而展示早期一些城市照片时,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质朴敦厚的北方、这是青灰马头墙的江南…… 在段进看来,城市是空间、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结果,规划设计只有重视区域内在的文化内涵,才能产生各具特色、千姿百态的城市。 在主持苏州环古城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中,段进围绕“水路双棋盘”“城中园、园中城”等苏州古城的空间基因开展设计工作。该设计获得第15届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唯一最佳城市设计奖,也是中国第一次获得该奖项。评审委员会认为该设计“提供了可持续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改善了当地人的福祉”。
一个好的规划,可以点亮一座城市的产业格局
城市规划的重要一笔,可以绘就产业发展的大格局,甚至足以重塑城市IP,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座如今的旅游明星城市,早在10年前,却也因“留不住”游客而困扰——来桂林都是为了去阳朔。能不能为桂林量身定做一个规划方案,诉求很明确——让游客能在桂林待上一夜,这是当年桂林市政府出的一道题。东大团队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段进提出要将桂林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水环境系统打通,做一个立足整体的空间设计,打通桂林的两江四湖,让白天赏漓江,夜晚游桂林成为可能。时至今日,“夜经济”已经成为桂林城市发展的一张亮眼名片,为当地旅游产业带来了人气和扎实效益。 “这就是一个规划设计,改变整座城市发展的例子。”段进向记者娓娓道来桂林发展的生动案例,并强调“设计”的重要性,提倡“自然而然”、遵循规律,但这不是无作为,无研究!科学的城市空间设计,讲究的是因地制宜、理性推导。段进常叮嘱自己的学生,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是很辛苦的,因为它不能靠公式去算,也无法完全靠经验“吃饭”,它是讲“在地性”的,全世界没有一座城市是一摸一样的,必须要根据一座城市的特点来“谋篇布局”。 城市要根据自身特点来规划,但也要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把城市放在广域的范围中来看。段进认为,区域的生态功能适宜性、农业功能的适应性和城镇建设开发的适宜性,在整体区域上要进行综合统筹引导。“其实不是所有城市都必须要‘长大’的,要接受有些城市‘适合’缩小。”段进提到这样一个理念,他认为,城市规划不能先入为主,盲目追随,还是要研究规律。例如当下全国都在热衷建设高铁新城,许多人只看到变化带来的好处,没有想到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高铁未必一定带来人气,有些地方反而因此被“虹吸”,资金流、产业流会跟随高铁被“带走”。
建筑是“科学与美学”的完美融合,不可忽略整体性
“就像画画一样,我们看重的是一幅画的整体性以及格局,城市规划也一样,我们不能只追求局部的精彩。”段进说,城市不能过于热衷打造标志性建筑,标新立异却忽略整体审美,无视整座城市的协调性。 新的规划范式不是在原有单一学科上的拓展,而应是各学科的综合。段进认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应当加强规划学科中对空间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要素的全系统的分析,要与自然环境学科,地理资源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融合贯通,要梳理影响城乡发展的全要素体系,建立资源与自然环境的约束概念。推动全国城市规划设计走向体系化、标准化,是段进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他向住建部提议,编制城市设计技术标准、研究起草全国《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呼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纳入城市设计的相关内容等,以此服务于国家治理城市风貌破坏与无序建设等重大需求。 在段进看来,建筑学始终是“科学与美学”的融合,这也是他做研究时重要的思考方向。“我有两个特长,画画好、理科好,怎么才能兼顾呢,学建筑就行!”段进向记者分享自己的“求学故事”,报考本科时,所有的志愿都是“建筑学”,因为这门学科能同时满足他对美术和理科的热爱。从事专业课题研究时,段进越来越深刻地发现,培养美感,与社会学原理、科学原理有很多道理相同的地方,比如画画要看整体性,城市建筑、设计规划也同样,你不能只盯着局部看,建一个城市标志物、在某个高度、长度上实现个“世界第一”,却不关注城市配套、整体风貌、人文内涵……
“到2035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是总的发展目标。段进呼吁,城市发展,不能各编各的规划,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以及当代新技术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的需求,规划设计学科一定需要新的整合和统一,需要有新的发展,与时俱进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些基本的学理并没有发生改变。
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