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120斤健身前后对比(河北小伙带150斤老妈健身200天)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奋进新时代 美丽石家庄#
刷到一条视频,挺让人感慨。
河北小伙金己翔,本是一位健身教练,在北京小有名气,但他却辞掉工作,回到家乡。
起因是去年,他照例带着妈妈体检时,发现母亲肥胖症加重。
她58岁,1.53米的身高,体重已经达到150多斤,腰围106厘米,同时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并且,他的妈妈几年前就有癌细胞病史,如今身体素质变差,隐患很大。
想到自己就是一名教练,每天的工作就是让人变得健康,而自己的家人却没有享受过,阿翔很内疚,他下定决心,辞职回家陪伴妈妈改善身体。
刚开始,妈妈一直拒绝,觉得影响了儿子的工作,但拗不过阿翔的一再坚持。
他把家里空闲的小房间收拾出来,作为妈妈的训练室。墙上贴上超大全身镜,摆好专业的健身器材,还在镜子上贴上了鼓励妈妈的标语:只有不想做的,没有做不到的。
图/抖音@金己翔
健身初期,妈妈动作不协调,力量也很弱。
第一次上跑步机时,走几分钟就气喘吁吁,要停下来休息很久。但有儿子的鼓励,妈妈从来没有说过放弃。
不到一个月,妈妈就熟练掌握了基础动作。她从跑不出100米,到可以跑2公里不休息,最后100米还有余力冲刺。
等到第50天,她已经可以轻松跑5公里了。
5个月下来,妈妈已经可以硬拉80公斤做组,40公斤杠铃推胸,心肺功能强大起来,骑行50公里都不在话下。
图/抖音@金己翔
除了带着妈妈体能训练,阿翔在饮食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以前妈妈重油重盐,他便自己下厨,做些清淡的食物;减脂餐妈妈吃不惯,他就又改进菜单,从家常菜下手,少油少盐;偶尔还会奖励一次“欺骗餐”,及时满足妈妈的味蕾。
图/抖音@金己翔
历时7个月,200多天,阿翔陪着妈妈进行了一场蜕变。
她的腰围从106厘米瘦到了86厘米,体重掉了30斤。再去医院检查时,医生说妈妈的状况好了很多,血压平稳,内脏脂肪含量也显著下降。
看着妈妈重回健康,阿翔感慨道:
“那些原本你看上去触不可及的事情,通过日积月累用心的坚持,也许有一天真的能做到。”
图/CC0
有本书叫《奥森日记》,作者是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物理系教授曹林。
40多岁时,他从事抗肿瘤抗病毒纳米药物研究,频繁熬夜导致过度肥胖,身体开始反抗。
他回忆,那段时间在课堂上常常有要晕倒的感觉,从一楼走到四楼实验室,要歇四次,衣服都会湿透。
“最困难的是出门系鞋带,弯腰下去,中间隔着凸起的肚子,真是千难万阻、气喘如牛。”
去医院检查,被医生告知餐后血糖已达到30左右,是重度糖尿病,“不可治愈,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或依赖胰岛素来生活。”
这段话,彻底击垮了曹林,他患上了抑郁症。
生理心理的双重疾病,让他更加悲观失望,在最严重的时候,曹林甚至感觉到,自己对包括生命在内的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
直到护士长一句“跑步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的鼓励,曹林燃起了希望,在出院后立刻开始了漫长的跑步生涯。
刚开始,他只是徒步锻炼,慢慢地能从400米跑到1000米,到后来能跑10000米。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记录着他的足迹。半年时间,他的体重从172斤减到125斤,血糖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他的自我救赎成功了。
而后整整14年,他晨跑,夜跑,赤足跑,山地跑;他跑北马,跑郑马,跑北京国际越野马拉松;他在湖边跑,在烈日下跑,在雪地中跑。
他在书里写道:
“原来对未来那种无望无助的情绪改变了,心里的大石头没有了,变得平和清爽多了。”
他不再为名利和虚荣烦恼,不再为不必要的琐事操心。
所有的杂念挥发成汗水,日子在奔跑的步伐里焕发新生。
有句话说:
“跑步的多巴胺仅次于谈恋爱,三公里专治各种不爽,五公里专治各种内伤,十公里跑完内心全是坦荡和善良。”
大汗淋漓的时候,负面情绪跟着多巴胺一起挥洒出去,心中的阴霾自然也会随风飘散。
前段时间豆瓣新出了个词,叫“内人”。
无关夫妻谦称,而是指“内耗型人格”——
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哪儿都不想去,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性格敏感又纠结,老是自我责备,任由负面情绪在内心潜滋暗长。
图/CC0
我的一个朋友就这样,他整天跟我抱怨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可言,除了“容易胖”和“容易老”。
我调侃他:“可不是吗,晚上不睡,白天不醒,重油重辣的外卖不停,陷入恶性循环。”
想健身,迈不开腿,管不住嘴;想断舍离,舍不得扔掉囤积的东西;想清理人际关系,又担心弄丢了某个人脉……最后只能自怜自艾,轻易否定自己。
很多人大概也和我朋友一样,很容易陷入焦虑、压抑、不安等消极情绪。
其实总结起来一句话:想得太多,动得太少。
在知乎“运动带给人一个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话题下,有个高赞回答:
运动让人变得更加自律,也让人更容易掌控生活。
当别人在刷视频、逛淘宝时,我已经挥汗如雨地跑了2公里;
当别人还在被窝里挣扎着起床时,我已经早起阅读了1小时;
随着日复一日的运动,我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生活按照自己的节奏徐徐展开。
内耗的本质,是失去了生活的掌控感。就跟跑步一样,最折磨人的永远是最开始的那一公里。
当你下定决心动起来,可能就会收获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当你开始掌控身体,把节奏慢慢握在手里,在汗水的释放中,驱逐焦虑,收获自信和力量,你会发现,运动能治愈我们的不开心。
图/CC0要记得,这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运动不在于保持体重,而在于你不向困难投降的决心。
村上春树曾说:
“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毕竟只有掌控得了身体的人,才有可能掌控生命。
不去运动的理由有无数个,但只要你开始,一切就会悄然改变。
回想起曹林教授在书里写的,他如今六十多岁,旁人都叫他学着别的老人,走走步、晒晒太阳,别再跑什么马拉松。
他说,自己如今的确算是老人了,头发都白了。但过去他一直是学着老人的样子,循规蹈矩地生活,并不十分快乐。
今后的日子,他想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不要活成一棵树,站成永恒;也不需要活成别人的榜样,让人羡慕。
我要活成我自己,奔跑在大雪纷飞的原野上,奔跑在古木参天的密林中。
这番话,也送给你。
经过汗水疗愈的人生,更能撑得起丰满的灵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