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端午祭屈原 一位诗人的祭日一个民族的追思
昨日上午,2018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三峡大坝上游江边的屈原祠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嘉宾、屈氏后裔和当地民众齐聚屈原广场,缅怀祭奠这位伟大诗人、民族忠魂。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摄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俊华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昨日上午,2018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三峡大坝上游江边的屈原祠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嘉宾、全国70多名屈原后裔代表和当地数万民众齐聚屈原广场,缅怀祭奠这位伟大诗人、民族忠魂。
本报记者将寻访屈原后裔中的杰出代表,了解他们传承屈原精神、践行祖先遗志的延绵历程;还将探访中华屈氏第一村——万古寺村,感受屈原故里的历史底蕴,见证这处中华文化发祥地独特魅力。
300万元建屈原祠河南宗亲来秭归寻根
屈斌,河南信阳光山县人,今年38岁,在郑州经营建材生意。
昨日,他和两位屈姓族人专程赶到秭归,参加端午节祭祀活动和屈氏宗亲联谊会。
他在联谊会上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他出生的地方叫“屈乡”,从他记事开始,就发现周围姓屈的特别多,也特别亲。
屈斌说,两个姓屈的人碰到一起,只要论起辈份,马上就能在族谱上找到渊源。在光山周边县市,总共有4000多名屈姓宗亲,大家都坚信自己是屈原后代,辈份也从没乱过。屈姓男女,绝不会出现通婚情况。
屈斌的儿子正上小学,有小朋友跟他开玩笑,是不是因为老受委屈所以才姓“屈”。屈斌骄傲地告诉儿子,他们是楚国贵族屈原后裔,但屈原后裔为什么值得骄傲,他也说不清楚。
屈斌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常会羡慕别族祠堂建得漂亮。这几年,他生意有成,更加注重精神寄托,于是在老家建了一座屈原祠,耗时一年多,占地近6亩,耗资约300万元。
主体建筑已经完工,但内部该怎么布置?屈斌说,作为孤悬外省的一支宗亲,连一幅像样的屈原画像都没有。所以他带着族人专程来到秭归,就是要模仿屈原故里的摆设。
屈斌希望,屈原祠建成后,成为当地屈原文化纪念馆,让子孙后代明白自己何所从来,更直观地领略屈原精神,更具体地了解屈原文化。
诗歌之城的夜市小摊上也有《离骚》《天问》在传唱
屈士雯是来自贵州的屈氏宗亲。每逢端午节,这名30多岁的年轻人只知道这个节日与自己的祖先有关。至于与其它节日有什么不同,她感觉不到明显区别。
这次来到秭归,她才惊讶地发现,原来端午节竟有这么多节目,简直跟过年差不多。
走在秭归的八路公园,这里有一排夜市小吃摊。令人称奇的是,每个小摊上,都摘抄着一句屈原的辞,有的选自《离骚》,有的选自《天问》。当你看到一个炸臭豆腐的摊子上写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不禁会对这个诗歌之城肃然起敬。
中华屈氏第一村支部书记屈家明介绍,秭归人每年要过三个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头端阳,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而秭归人最重视的其实是大端午。
谭家斌解释称,初五是屈原的殉难日;十五消息才传回家乡,大家划船去祭拜;二十五祭拜活动收尾;因此,全国各地的纪念活动分为初五、十五,都是有道理的。
至于端午节怎么过?谭家斌说,有的学者强调端午节是祭拜日,应该庄重肃穆。但谭家斌认为,随着端午内涵的不断扩展,洗艾澡、吃粽子、划龙舟、采莲船等风俗逐渐汇聚,端午节实际上演变成了一个农闲时节的稻场娱乐活动,所以将它当成一个庆典的节日,也未尝不可。
谭家斌表示,只要人们通过端午节这个形式,不断传承屈原的爱国、求索、美政、搜能等精神内核,那么这个节日的传统价值就会得到彰显。
图为:参加屈氏宗亲联谊会的人员和屈原画像合影
荆州“三闾堂”修族谱九年 自证为正宗屈原后裔
屈世进是带着族谱来参加屈氏宗亲联谊会的,两本厚厚的族谱记载,他是屈原第六十九代孙。
他来自荆州沙市区岑河镇定向村,据户政资料显示,荆州境内生活着屈原后裔近4000人,分布在岑河、三湖,马山、八岭、太湖,和松滋、公安、石首、监利一带。
屈世进对自己是正宗屈原后裔非常笃定,因为他有老族谱“三闾堂”为证。还有一个佐证:荆州城北门外红光村宋家湾,也被认定为屈原弟子宋玉宅的故址。
荆州“三闾堂”族谱记载,荆州屈原后裔并不是自屈原之后一直留在原地,而是在大明弘治年间(1488-1505)由江西丰城随军填湖广,迁徙到荆州府江陵县岑河郝施垸落籍。重返荆州的始祖是屈广道(别号屈什九,屈原第六十一世孙),在湖区留下了屈家台、后屈台、屈高台、屈家湖、屈垸子、屈庙等地名。
荆州屈原后裔“鸟飞返故乡”,500年来繁衍生息脉络如何呢?屈世进他们历时9年,广发信息、成立网站、收集反馈、上下求索,带着老族谱,两下江西顺藤摸瓜,几十代屈氏族人得以认祖归宗。2012年6月,江西老表回访荆州,举行了两地族谱无缝连接签字仪式。
昨日,在屈氏宗亲联谊会上,有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70多名宗亲代表。全国这么多姓氏,为何只有屈姓宗亲坚信自己全是屈原后裔呢?
中国屈原协会常务理事谭家斌说,主要是因为屈原的高洁品质、爱国精神对后裔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加上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得到屈姓宗亲的一致景仰。
谭家斌透露,2009年,他曾率队寻访全国10多个省市的屈姓集中村落,所有的屈姓都有各自族谱证明自己是屈原后裔。而实际上,族谱初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此前追溯到战国时期的1000多年延续过程,其实并无确切依据。
大家族谱上记录的“屈原第XX代孙”,其中大多数是以25年为一代推算的。
谭家斌同时表示,屈原后裔的兴盛,是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魅力的体现,反过来对传承文化和发扬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