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的爱妾(小圣王献之与妻子离婚)
诗人张枣说:“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
这首现代诗,写的是男女之间的朦胧情愫,弥散着淡淡忧伤,与悔恨的气息。
天底下的芸芸众生,在俗世里你争我夺,贪多求少。
等到走至尽头,多少人的心底可以没有任何遗憾?
要说放不下,恐怕只有感情。
这让我想起古时候的一个人,出身富贵,才华极高,名利双收,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名字会凭艺术成就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然而还是有遗憾。
让他临终前唯一感到后悔的事,就是与妻子离婚。
这个人,就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
“书圣”王羲之的七公子
魏晋时期,坊间流传一种说法:王与马,共天下。
说的是琅琊王氏的实力能够与坐拥天下的司马家族势均力敌。
几百年间,王氏家族人才辈出,涉及各个领域。
“书圣”王羲之,就是代表人物。
书香门第,家风厚重。
王羲之不仅自己在书法史上登峰造极,他的子孙也都不乏名士之风。
七个儿子当中,若论谁在艺术上最出类拔萃,要属七子王献之。
《世说新语》中记载一则故事:
有一天,王献之看见几个门生玩一种名叫樗蒲的游戏,出于孩童的好奇心,他站在旁边看,还插嘴定论,一会儿说这个人准输,一会儿说那个人会赢。
被猜测会输的人不高兴,对王献之瞅了一眼,说道,这小屁孩,看事情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见一块花斑,不见全豹。
少年遭到羞辱,扔出一句大家听不懂的狠话:“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
然后拂衣而去。
成语“管中窥豹”,便由此而来。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天资聪颖,气度不凡,让人一看就觉得非池中之物。
七岁开始,王献之跟父亲学书法。
小孩天性总是急于求成,苦练了三年,他就跑去让家父品评。
王羲之将他领到院子里,指着墙角一大排水缸,告诉他,你先把这十八口大缸的水写完,才算打下基础呢。
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不会出于偶然,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勤学苦练更为关键。
有一天,王献之在屋内练习书法,父亲大人悄悄走到背后,冷不丁伸手去儿子手里的毛笔,因为握得太紧,竟然没被抽掉。
小小年纪,做事就能这样专注,王羲之深感欣慰,忍不住夸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每一朵花的绽放,都要经历一千次的严寒。
绚烂的舞台上,别人只看到眼前的光彩夺目,只有自己才知背后如何闻鸡起舞。
多年后,王献之传得父亲真谛,以行书和草书扬名天下,有“小圣”之誉,世人将父子俩并称为“二王”。
与表姐喜结良缘
在年复一年的书法练习中,王献之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按照门当户对的婚配原则,能够嫁进王氏豪门的,自然不会是普通人家的女儿。
那么将会是谁,有幸与这位高质量男性喜结良缘?
故事还得从他父亲的婚姻讲起——
当年,太傅郗鉴家的千金郗璿到了适婚年龄,他想为才貌双全的女儿找个好婆家。
太傅将目标范围锁定于实力雄厚的琅琊王氏。
双方家长商定后,郗鉴派人来王家挑选女婿。
众公子都是青年才俊,器宇轩昂,他们都很重视这次“海选”,因此表现得端庄严肃。
但有一位公子,他自个儿躺在东厢房的床上,优哉游哉地吃着胡饼,还袒露出肚子,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郗鉴眼光老辣,最后偏偏选中这位风流不羁,坦然自若的少年。
就这样,十六岁的王羲之成为太傅的东床快婿,将有才有貌的郗璿迎娶过门。
流年似水催人老,现如今,他俩的孩子也到了婚配年纪。
郗璿心里其实已有人选——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弟弟郗昙的女儿:郗道茂。
王献之与郗道茂既是表姊弟,从小相识,可以算青梅竹马。
郗家也是书法世家,在书香氛围熏陶下长大的郗道茂,与丈夫志趣相投,具有相同的艺术追求。
一个,是来自名门望族的大富贵公子;一个,是来自簪缨世家的大家闺秀。
这是门强强联合的联姻,也是亲上加亲的姻缘,料想二人定是花前月下,举案齐眉,有一份天长地久的绵绵情意。
婚后没多久,郗道茂生下女儿,取名玉润,却不幸夭折。
不知道这给王献之带来何种影响。
也许在他眼里,夫妻二人能够情投意合、恩爱相伴,便是最大幸福。
爱情从来都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有时却是两个家庭的事,在古代封建社会更加如此。
这对豪门夫妻后来的婚变,并非哪一方喜新厌旧,而是来自外力的阻碍。
休妻另娶,荣升驸马
唐伯虎画过一幅画,名称是《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如今成为收藏于博物馆的文物。
画卷上,层层的山重水复、恋恋的杨柳惜别,在参观者眼里早已风干成历史典故。
可在一千六百年前,这却是王献之、郗道茂、新安公主三人之间真实的恩爱情仇。
这位新安公主,用现在的话说——别人婚姻的插足者,她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儿,原名司马道福。
当初,她嫁给名将桓温的儿子桓济,也算豪门贵族。
谁曾想野心勃勃的桓济篡权失败,被流放到荒寒之地。
也许本来就是一场政治婚姻,也许司马小姐不爱自己丈夫,当他的人生走到山穷水尽时,她没有与之患难与共,而是选择离婚。
公主离了婚,然后嫁给谁呢?
既然贵为公主,主动权掌握在她手里。
天下王侯将相家,那么多富贵公子,她偏偏选中王右军家风流倜傥的七公子王献之。
可王献之已经成家,公主又不可能下嫁做小,怎么办?
公主很霸道,她向王献之逼婚,让他休妻,然后娶她。
这事换成他人,定会觉得是祖上冒青烟的荣耀。
可搞艺术的王献之是个性情中人,一开始他是拒绝的。
据说为了抗拒这门婚事,他用艾草灸足,以便有理由推脱说行动不便。
可是没有用,那位公主并没有被这种自残行为吓退。
皇权威严,加上家人利诱,王献之最终还是妥协,休掉结发妻子郗道茂,另娶公主司马道福。
就这样,王献之与郗道茂这对神仙眷侣被生生拆散,两个人成为政权的牺牲品。
他自己则鱼跃龙门,荣升为建文帝的驸马爷,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一时风光无限,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他与司马道福的感情如何,史书上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也没有什么佳话。
也许,这对半路夫妻,和天底下很多夫妻一样,平淡苟且,时生嫌隙。
但他后来和司马道福生下一个女儿,取名王神爱。
她却没有像自己芳名那样,获得神灵眷爱,虽然嫁给皇帝,却年纪轻轻在宫廷斗中惨淡离世。
另一边,被休的郗道茂回到娘家,后来没有重新嫁人。
当年的丧女之痛,加上被夫家抛弃的羞辱,让她心灰意冷,不久郁郁而终。
唯一后悔的事
王献之的后半生,看起来繁华荣耀,谁又能洞见他内心深处难以恢复的伤痕?
与郗道茂分手后,他先后写下《思恋帖》、《奉对帖》、《姊性缠绵帖》,纸短情长,字里行间饱含对前妻深切的牵挂。
思恋,无往不至。
省告,对之悲塞!
未知何日复得奉见。
何以喻此心!
惟愿尽珍重理。
迟此信反,复知动静。
撇开艺术魅力,且看他在《思恋帖》中诉说衷肠:
我对你的思念,没有一刻停止过。
自我反省,感觉自己的人生很悲催。
什么时候才能与你相见呢?
但愿我们各自珍重。
望给我回信,让我知道你的消息。
被弃、被伤的郗道茂,是否给他回信,世人就不得而知了。
王献之病逝时,年仅四十三岁。
到了病重卧床的阶段,道士登门做法事,为其消灾去祸。
问及可有什么感到后悔的事时,他想了想,坦诚相告:想不起别的事,只记得当年与郗家离婚。
关于这一节,《世说新语》中的原话是:“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往往临到最后一刻,才能看清心里最珍重的人、最在意的事。
王献之这一辈,成为书法史上的佼佼者,也沦为婚姻上的失意者,他挣得巨大荣光,也留下深深遗憾。
也许,他后悔自己当初的放弃造成今生无法弥补的悔恨。
命运有时就爱捉弄人,那种情况下,不放弃,又能如何?
当尘埃落定,当他想起与郗家离婚这件事,梅花便落满了山头。
人生路漫漫,拥有时,相互取暖,好好珍惜。
走到相聚离别的岔道,如果不得不放手,至少可以求个问心无愧。
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于情深缘浅,只能像电影《一代宗师》中宫若梅那样自我安慰道: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
作者 | 江徐,80后女子,煮字疗饥,借笔画心。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