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灵芝真实故事(灵芝那些美丽的传说)
历史上,灵芝及其衍生的“如意”已发展成为中国独特的吉祥物。它们被广泛用于象征良好的反应,如“祝福嘉祥”和“国泰民安”。他们的影响非常深远和广泛,并一直传播到今天。
灵芝塑像和由灵芝演变而来的“祥云”和“如意”,在中国许多古代寺庙、亭台楼阁、服饰、刺绣、绘画、雕刻、瓷器和大量出土文物中都能找到,如北京天安门前华表上的“盘龙腾飘灵芝幸福云”;“九龙灵芝欢乐云彩”浮雕在天坛祈年殿顶上;北京紫禁城正殿前,有一条龙和灵芝密布的御道;北京故宫、太学和孔庙围墙上的盆栽灵芝;在孔庙“金石提名碑”基础上雕刻的灵芝;永和宫释迦牟尼佛木雕灵芝盆景。
战国时代,《山海经》中就有炎帝之女瑶姬不幸天折化为瑶草的故事。楚国诗人宋玉在《高班赋》中更将其夸张为人神相恋的爱情故事,其中的“巫山神女”即为瑶姬。以于后人有“帝之季女,名曰瑶姬。行而立,封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曰灵芝”之说,在我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只身前往峨眉山盗仙草教其夫许仙。所盗能“起死回生”的仙草,就是灵芝。
古诗词中也不乏以灵芝作本体,喻指不凡之物的词引。楚国诗人屈原的《九歌·山鬼》中,有“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之句,诗中“三秀”即为灵芝。魏晋时代的诗人曹植写了许多有关灵芝的诗篇,在著名的《灵芝篇》中,称颂“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彩晔若神”,反映了诗人对灵芝的崇拜。
在他的名篇《洛神赋》中。又用“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面不怡”描写出神女采撅灵芝时悠闲的神态,以及诗人对神女的爱慕之情。在《飞龙篇》中,则写到在云雾缭绕的泰山,遇到骑乘白鹿,手持灵芝的修炼者,并求养生之道的奇妙经历:“晨游泰山、云雾窃窕。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长跪问道。西登玉台、金楼复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水世难老。”乐府诗《长歌行》中“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太华,揽芝获赤幢。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长”,也描述了采集灵芝。特别是红色的灵芝。服食后白发转黑,显现出灵芝延年益寿的功效。
道家修炼升仙之法中,视灵芝为“仙药”之上品,服之可“后天而老”“与天同期”。因而,灵芝被称为“神芝”“仙草”,并在道教文化中呈现出一个神化的灵芝世界。如(海内十洲记》中记载,祖洲、玄洲、方丈洲等十洲三岛,都是神仙居住的仙境,遍生芝草仙家以芝草为食,故能终身不老。在东海中的方丈洲上,有“仙家数十万,耕田种芝草,课计顷亩,如种稻状”。晋·王嘉《拾遗记》和唐·戴孚《广异记》也说,“昆仑山上有芝田数百顷、皆仙人种耨”“西王母居住的墉城七宝山上,芝类多达一万二千种”。河北杨柳青民间年画“麻姑献寿图”就是描绘了农历三月三日仙女麻姑采集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的故事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神仙可学而致”的仙学理论,并编撰了许多服食芝草而升仙的神话。历史上著名道家人物如葛洪、陆修静、陶弘景、孙思邈等,都很重视灵芝研究,对推动中国灵芝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道家在服食芝桶以追求长生不老的实践中,也丰富了对芝草的认识,形成了以养生为主旨的道教医学。
自汉代以来、古代儒家学者把灵芝称为“瑞草”或“瑞芝”。他们把灵芝菌盖表面的许多环形轮纹,称作“瑞征”或“庆云”,视为“祥瑞”“吉祥如意”的象征,形成了汉文化中特有的灵芝崇拜。《汉书·武帝本纪》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六月:“甘泉宫内产芝、九茎连时”"乃作芝房之歌”并“赦天下”。其实是汉武帝的行宫甘泉宫年久失修。梁木朽而长灵芝,大臣便借以歌顽皇帝的政绩。说灵芝降生宫起是天意。乃"祥瑞”"吉样如意”之兆汉武帝龙颜大悦,便降旨要求地方向朝廷进贡灵芝。
宋代王安石在《芝阁赋》中则描述了官吏逼迫民众搜寻灵芝的情景。“大臣穷搜远来。山农野老攀援狙代,以上至不测之所不通,下溪洞壑谷……人迹之所不通,往往求焉”说明当时举国上下到处搜寻灵芝瑞草。出现了“四方以芝来告者万数”。据《宋史·五行志记载宋贞宗在位25年间,各地进献灵芝116次,明世宗时。将各地进献的灵芝在宫中堆彩成山。称为“万岁芝山”,要收集如此之多的野生灵芝。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极不容易的明代永乐宫巨幅壁画《朝元图》真实地反映了进献灵芝的场面,是一幅描绘灵芝瑞应的珍贵艺术作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宋代缂丝《玉洞仙芝图》,图下方织绘出石前灵芝和兰花,左上方有结有果实的桃枝,右上方织有篆书“玉洞仙芝”四字,此图为祝寿用。从图中有清帝乾隆、嘉庆的收藏章可推测此图曾是清宫藏品。凡此种种,均成为我国古代灵芝崇拜和灵芝文化传承的见证。
在这些记载灵芝瑞应的史料中,也保存了大量有关菇菌形态、生态、生长、分布等方面的科学资料,对考证古代菇菌生物学研究有重要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