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年集上4种特色美食(黄河边年集上4种特色美食)
大耳环羊肉饸饹面
腊月里年的脚步愈来愈近,年味愈来愈浓,年味在农村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杀猪的吆喝声,有人说是在年集上的年货上,也有人说是在外游子的返乡脚步上,还有人说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可是黄河岸边的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的表现的更是特殊,似乎这里的年味却在年集上的美食上,当地人对家乡的美食的喜爱超乎想象,人们购置年货中也不忘坐在摊位上美美的过把嘴瘾,享受一下美食美味,特别打工的人们的思乡之情在吃家乡的美食上更为急切,甚至下了车也顾不上回家,便坐在小镇年集上就先开始吃家乡的特色美食。
当地有4种地方小吃,这几种特色美食,几乎就是只有此地才可吃到,外乡人吃过的人很少,在腊月年集上生意非常火爆,老板们忙的都顾不上说话,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都是些什么美食,让孙吉人吃了几百年依旧代代乐此不疲。
大耳环的摊位
说起孙吉的特色美食首推这种用荞麦面做成饸饹面,说其它人人皆知,在孙吉镇上的大小饭馆里几乎都有这道美食,特别是在街道十字口的饸烙小吃摊一家连着一家,竟有五六家之多,经过数百年的传承,荞麦面做成的饸饹已经成为当地人离不开的美味。
说起孙吉饸饹就绕不开这位大耳环美女,她在孙吉镇名气非常大,她和丈夫在街头经营羊肉饸饹已经有20多年了,孙吉镇的集市延续了农历制,每到二五八的时间就是赶集的日子,年集更不例外,每每到了集市日,人们都会坐在大耳环的饸饹摊位上‘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饸饹面,腊月二十八是最后一个年集,她的摊位上生意非常火爆,有赶集的人还有刚刚从外乡回来的人,“羊肉饸饹美太太,吃到肚里热乎乎”她在不停地吆喝着,他们忙前忙后甚至都顾不上和摄影师说话。
羊肉饸饹
荞麦面与小麦面粉按照一定比例压制成饸饹面,即可凉调也可热烩,暑天是凉拌饸饹最佳的吃法,天冷之后当然就是热烩,北方人很喜欢吃羊肉,最常见的吃法便是羊肉泡,也叫作热锅子,孙吉人便把羊肉和荞麦面饸饹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算是给热锅子做了升级,做成了被大家称作“羊肉饸饹”的地方特色小吃。
大铁锅里熬制出乳白色的羊骨头汤,抓上一大把饸饹面放进大钵碗中用滚烫的羊汤反复冲浇五六次,然后放上羊肉片,葱末香菜,最后叫上热羊汤就能上桌了。羊肉饸饹吃在嘴里口感极佳,经过热羊汤的浸泡,饸饹与羊肉羊汤快速融合在了一起,味道独特,一碗下肚既能满足舌尖的味觉,又能热气充满全身,就冬日里的一种享受。
刘大娘的摊位
这位已经古稀的刘大娘和老伴卖羊肉饸饹已经30多年了,是孙吉镇最早的的一家羊肉饸饹摊位,她告诉我们说:“羊肉饸饹是孙吉的名吃,就流行在这个方圆20多里地方,是老先人传下来的美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从小吃着饸饹面长大的,现在老年人当然是最喜欢了,主要是对口味,我干了几十年就是稀罕这个味道,有这个手艺不撒手,以后我娃还要接着干。”从老人的一番话里就可看出当地人对羊肉饸饹的喜爱程度。
吃油糕的大爷
街头上时不时会遇到吃着大油糕的老人走过,第二种是叫做黍面油糕的小吃,当地人很喜欢把它称为黍面坨坨,它与普通的油糕区别很大,首先个头上几乎是普通油糕的4倍,其次里边的馅料是枣泥,其三吃在嘴里有一种黏黏甜甜的独特口感,很受老人孩子喜欢。这位70多岁的大爷说:“吃了几十年上瘾了,只要来赶集就要吃2个,以前的生活不好,只有到了年关才能吃到,现在集市上都能吃到,当然了腊月里的年集更是抵挡不住诱惑,成了习惯,吃着它就是一种乡愁。”
冠英油糕
70岁的孙师傅是当地很有名气的面点厨师,年轻的时候曾在供销社大食堂工作,退休后便带着孩子在街头开始卖油糕,他很擅长制作黍子面油糕,他给我们介绍了制作的方法,“黍子面黏度很大,处理的方法也很讲究,一般先要把黍子面蒸熟,出锅后再添加适量的小麦面粉,和面后陈放一晚上,到了第二天才能炸制,馅料更是讲究,要用上好的和田大枣的枣泥和少许白糖配置,这样制作出来的油糕主要是红枣和黍子面的天然甜味,口感才会独特,我家的黍子面油糕各个环节都有秘诀,做出来的和别人不一样,外脆里软,黏度适中,越吃越美,最大的特点就是即使放凉,它都不会发硬。”
热油糕
孙师傅的油糕在孙吉炸出了名气,他人厚道手艺好,赶集上会过路的人到此都会停下脚步,黄河对岸的陕西人都会过来品尝,甚至还有人买上很多以备春节待客使用,年关将至生意愈发的好。据旁边一位老人讲,想这个年关的大集市上,老孙从早忙到晚,摊位上人不断,要卖三五千元钱呢。
黄黄的火烧
这种焦黄的圆饼子就是孙吉的第三种特色美食,它叫做“火烧”。火烧和饼子在北方地区很难区分,许多地方几乎就是同一种面食,可是在孙吉这个地方火烧就是火烧,饼子就是饼子。顾名思义火烧自然是离不开火烤的,所以至今制作火烧还是用焦炭火烤制,它的特点是酥,脆,香,外观厚厚的火烧里边是层层的酥油和薄面叠加而成,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拿在手里掉渣渣,咬上一口掉花花,嚼在嘴里‘酥麻麻’;饼子的纯面烧烤,吃在嘴里几乎都是面香味道,自然是不能和火烧相提并论的。
孙吉人热情好客,招待亲朋好友总要用上几个火烧,仿佛这才是待客之道,似乎只有吃火烧才是最高的待遇,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很多,离家的时候都会带上一些火烧,以解在外思乡之苦,回到家乡那吃火烧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范师傅的摊位
年过七旬的范师傅在街头有一个烧饼摊位,他在这里用爷爷传下来的手艺干了30多年时间了,当然就成了孙吉火烧的招牌,每天制作的火烧几乎是供不应求,早上7点多就开始打烧饼,以备圆会时候火烧的不足,他介绍说:“和饼子相比较火烧制作起来比较麻烦,首先就是油酥放的很多,制作成型后还要先放在热鏊上不停地转动,等到一边发硬后才能立在碳火炉里烧烤,期间不停地翻看,以防止烤糊,由于用的油酥很多,掌握不好火候就会掉落外皮,所以每一个火烧制作时间都很长,并且是小心翼翼。”
卖火烧的老人
范师傅的摊位上主要是卖火烧,其次也有饼子,一个火烧卖3元钱比饼子的价格高出一倍,赶集上会的人很多,几乎都是卖上几个火烧在卖个饼子加肉,老年人的最爱还是这个老味道的火烧,牙口不好了,酥酥的火烧在嘴里几乎是不需要过多嚼动。这位8旬的老人家说:“吃火烧就是一种享受,嚼在嘴里享受的就是这‘酥麻’味道,啥是好生活,天天来吃几个火烧就是,这就是我孙吉人的最爱。”
严师傅
第四个美食当归这个热凉粉,不善言语的严师傅是位农民,平时农闲的日子就会赶集上会卖凉粉,几十年的小生意已经成为家里一份主要收入,他介绍说:“孙吉的炒凉粉和外县的不同,我们这里用的都是红薯淀粉,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就是一碗一碗炒,这样才更能入味,我卖了很多年了,有一个消费群体,只要摊子支起,常常座无虚席,一天下来就是200多碗,收入很不错。”
热炒中
黄河岸边的一带农村,传统的热炒凉粉各有特点,严师傅的炒法别具特色,铁鏊上先倒入少许棉籽油,烧热放上葱花炒出香味,接着倒进一碗凉粉片,淋上老抽,翻炒数下用碗扣上,以方便凉粉加热,数分钟后在淋上蒜末水立即出锅,五六成熟的蒜末给凉粉既有凉粉和葱花的香味增加了蒜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过路人闻到也会驻足不前,忍不住坐下来吃上一碗。
吃凉粉的老人
凉粉摊上这两位老奶奶都已经是耄耋之年,今天来赶年集就是为了吃上一碗严师傅的热凉粉,奶奶们说在家里也能做,可是就是炒不出这严师味道,以前农村人赶集上会看大戏才能吃到热凉粉,这是多年的习惯了,不要说她们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也好这口,坐在街头看着人来人往的年集会,吃一碗热凉粉就上个热饼子,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那都是满满的回忆,就孙吉这热炒凉粉味道,别的地方你吃不到。
街头
孙吉镇地处黄河对岸,是个典型的农耕之地,厚厚的黄土地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孙吉人,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好生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流传下来的许多美食,过年也有它的独特性,吃美食也是一种过年不可缺少的形式,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能用美食来犒劳一下自己也是一种生活享受。
“羊肉饸饹,黍面油糕,油酥火烧和热炒红薯粉”这四种特色美食已经深深的融进了孙吉人的饮食文化中,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的孙吉人,品美食过大年成了一种既定的俗成,更是一种数百年来沉淀下的家乡味道,愈久弥香,家乡家香都在这四季飘香的美食里。各位您的家乡有像这样的美食吗?欢迎留言。【想看到更多百姓的故事请点击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